曲阜——以路为媒,奏响乡村振兴交响曲

日期:2020-10-25 16:28 浏览: 来源:曲阜市交通运输局

      立秋时节,家住曲阜市吴村镇白塔村村民李大爷起了个大早,今天他找来了同村的几位帮工,争取一天把几亩地的地瓜收完运出去。“今年的地瓜收成好着哩!品相好,个头也大,我们收完,接着打包装箱、称重、装车,一气呵成。“原来不敢种这些经济作物,收购商的车进不来,运不出去最后都烂在了自己手里。现在好了,收购商的车开到了田间地头,可省了我们的力气”,一说到现在如此畅通便捷乡村道路,李大爷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吴村镇位于曲阜市西北方向,紧邻宁阳,山地多平原少。原来的吴村镇没有几条像样的水泥路,山地种植普通农作物收成甚微,种植瓜果等经济作物运输又是大问题,交通瓶颈一度制约着乡镇的发展。至2012年开始,曲阜市在全省率先实施农村公路村村通、户户通工程,将要想富先修路付诸行动,政府搭台,部门牵头,群众参与,一场轰轰烈烈的“修路运动”搞了起来。

      村里要修路,资金又成了最大的难题。石门山镇西焦沟村是省级贫困村,村里唯一一条与外界联系的路也是坑坑洼洼,村内的道路基本上以土路为主,“晴天一身尘,雨天一身泥”是西焦沟村民心头的一块病。“就是砸锅卖铁也要把村里的路修起来”,村支书张树亮心里暗下决心。跑政府部门找政策,跑企业寻资助,跑村户搞集资......经多方多方筹资,2016年,村内的道路全部修起来了,达到了户户通硬化路的标准。从此,西焦沟村党支部书记张书亮带领大家搞大棚种植、搞畜牧养殖,村民的收入逐年提升,脱贫攻坚驶上了快车道。

2011—2018年曲阜市共完成农村公路投资15.2亿元,其中争取省市资金1.51亿元,市财政累计列支11.07亿元,社会帮建、企业捐款、“一事一议”村居集资等方式筹集2.62亿元。2011年以来,全市共建设改造县道62公里、乡道167公里、村道406公里、街巷2149公里、桥梁31座,实现“所有自然村居至少1条4米宽以上公路通达、60%以上的行政村至少1条7米宽以上公路通达”的目标。

      三分建七分养,怎样把农村公路养好?小雪街道武家村地处孔子故里,有着640年建村史,受儒家思想和传统文化浸润,这个拥有2460名人口、17个姓氏的大村民风淳朴、村风和谐。在农村道路管养方面,这个村注重发挥村规民约软约束作用,将道路管养、村居环境纳入入村规民约,并挑选部分老党员成立武家村护路大队,定期对村内、村外农村路进行巡查,基层责任管理有效的起到道路保护的作用。

      2016年,曲阜市创新管理模式,由政府统筹监管,镇街挂牌成立农村公路管理办公室,推行市路政员、镇监管员、村护路员三级管理形式;各镇街农村公路工作纳入市级年度绩效目标考核体系。市财政每年列支500万元、各镇街每年列支60万元提供养护资金保障;利用道路冠名权、路侧资源开发权、绿化权等市场化方式,每年筹资600万元,为农村公路养护提供长期稳定资金。同时,推进“乡村公路保洁与城乡环卫”一体化,公开招标3家养护公司、2家保洁公司,每年投资2750万元,配备40余台专业车辆、1859名保洁员,实现县级公路机械化保洁清扫、专业化维修养护,乡村道路日常保养保洁。

      农村公路,服务农村,在做好建管养的基础上,多渠道提升农村公路运营社会效益,大力推进“农村公路+”。实施“农村公路+全域客运物流”,加快推进城乡公交一体化,配备清洁能源城乡公交车390辆,全面实现“村村通公交”,客车通达率达到100%,推出“1元票价”、65岁以上老年人、残疾人和农村教师免费乘公交优惠政策,城乡道路客运一体化发展达到5A级水平;加速发展乡村快递产业,引进国内20强快递企业17家,设立镇街快递分支机构48家、村级快递末端网点333家,实现镇街、建制村寄递服务100%覆盖。实施“农村公路+全域旅游”。以交通为纽带,打造“一路一风景、一村一幅画、一镇一特色”美丽农村公路,建成国内第一个文化国际慢城,创建省旅游强镇8个、旅游特色村23个,成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市。实施“农村公路+产业经济”。围绕镇街主体功能区规划,加强园区路、田间路建设,累计流转土地38万亩,发展规模以上农业龙头企业135家、家庭农场200家、农民专业合作社784家、标准化饲养场126个,农业产业因路受益、因路发展,农民走上创收致富路。

      公路畅通、经济兴旺、百姓富裕、社会和谐,曲阜市将紧抓紧抓“交通强国”建设新机遇,大力实施“交通强市”战略,进一步强化措施、加大力度,加快推动农村公路建设网络化、管理集约化、养护规范化、运营普惠化,以完善的农村路网,带动激发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新活力。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