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6年入选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以来,曲阜市牢记总书记“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建设首善之区”的殷切期望,紧紧围绕“文旅强市”战略部署,坚守文物保护红线,促进文化、旅游深度融合,以传统文化的创新发展支撑旅游业转型升级,走出传统文化保护传承与繁荣复兴的曲阜模式。
理顺体制机制,强化政策保障。曲阜市围绕体制机制创新,形成了党政一把手双组长、市级领导分工负责、人大政协全面督导、部门联动推进的“1+1+N”统筹联动机制;出台的十三五发展规划和《关于加快文旅强市建设的实施意见》中将旅游业确立为战略性支柱产业,每年列支5000万元文旅发展基金。
提升公共服务,完善供给体系。曲阜先后修建了高铁连接线、尼山出口及连接线等主要通景绿道,构建了曲阜游客集散中心、高铁旅游服务中心和咨询服务点的服务体系。引进了香格里拉、万豪国际等国际知名品牌酒店,建设了阙里宾舍、铭座杏坛和东方儒家等一批文化主题酒店。成功打造“政德、师德、青少年和儒商”四大文化教育培训基地。
坚守文保红线,加速文旅融合。 近三年以来,曲阜利用全域旅游创建契机提升格局、拓宽视野,在更广阔的空间进行文化活化、文创策划和旅游开发,持续推进鲁国故城大遗址保护、三孔景区彩绘修复、文物景区消防改造,严格保护“老三孔(孔庙、孔府和孔林)”、积极培育“新三孔(尼山圣境、孔子博物馆、孔子研究院)”,为“明故城”减负,拓展文化旅游体验空间。
优化生态环境,共创文明旅游,坚持保护优先、合理利用、科学发展的理念,严格执行文物保护法,持续推进自然环境保护和生态环境修复,塑造了“绿韵礼义圣城,生态福地曲阜”品牌,先后荣获“国家卫生城市”“国家森林城市”等称号。
创新营销渠道,推进全民共享。建立政府、行业、媒体、公众共同参与,文化、旅游、宣传等多部门联动的营销机制,集中打造“东方圣城”品牌,提升旅游品牌影响力。通过承办央视春晚分会场、央视中秋晚会主会场,举办中国曲阜国际孔子文化节、世界文明论坛、世界儒学大会等重大节庆活动,做足节庆营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