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村镇小学 王亚伟

日期:2019-07-01 08:49 浏览: 来源:曲阜市教育和体育局

人物简介:王亚伟,女,1972年生人。1995年参加工作,一直在曲阜市吴村镇小学任教,一级老师。工作中尊敬领导,团结同事,关心学生,为人师表,言传身教,教书育人,把师爱全部倾注于学生身上,在平凡的岗位上,甘愿作蜡烛,燃烧青春,照亮孩子们前进的道路。先后荣获吴村镇优秀教师,吴村镇优秀教育工作者,曲阜市优秀辅导员,曲阜市优秀教练员、优秀辅导教师,曲阜市少先队宣传工作先进个人,曲阜市优秀团队工作者,曲阜市“巾帼建功”竞赛活动先进个人,曲阜市“三八”红旗手,孔子故里百佳孝星等荣誉称号。

严谨治学,精心施教

作为一名教师,王老师认为要更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除了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外,还要有渊博的科学文化知识和较高的教育教学能力。多年来她积极学习各种理论知识,认真参加上级组织的培训学习,认真学习和领会“新课标”大纲精神,注重围绕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运动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五个方面制定教学目标,安排教学计划,按照从易到难、化繁为简、重复练习的原则,培养孩子的运动兴趣,克服体育课的畏惧心理和自卑情绪。复杂的动作,注重科学分解,合理计算运动量,让孩子们感觉体育易学好玩,喜欢体育,爱好运动;对于体型较胖,畏惧运动的孩子,注重激励和赞赏,鼓励与表扬,拉近与孩子的距离,使他们喜欢老师,从而喜欢运动,继而养成爱上体育课的习惯。课后注重分析总结,有针对性的分类指导,使整体运动水平不拉开较大差距。

大课间是学校工作的一大亮点,王老师和同事一起按照要求完成了从第六套到第七套广播体操的教演推广,啦啦操、跳绳操、小白船校园舞、太极拳等教学,不仅培养了孩子们的自觉性、组织纪律性和集体荣誉感,而且给学校课间操增添了无限活力,丰富了课间操内容。

在学校的各项工作中,田径队的训练可以说是一项既苦又累的活,夏天太阳晒冬天寒风吹,多年来王老师不怕苦不怕累带领孩子们进行训练。每学期一开始就制定严密的训练计划,根据孩子们的兴趣和特长,有针对性的领训和悉心指导,在努力发掘孩子们体育特长的同时,还注重预计每个孩子的运动量,防止过度疲劳,从而影响孩子们的健康成长。 教委和校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20多年来,不论是阶段性代理语文还是数学,不论是辅导少先队还是政教,只要有安排,她就有落实,兢兢业业,扎扎实实把上级交办的各项工作办好,以利于教学工作的顺利和校务的有序。

默默无声,甘于奉献

王老师自1998年结婚以来,一直在吴村居住,家离学校特别近。有时学校里临时有事就会牵扯到她,多年来不分早晚还是节假日,只要学校需要,她都是在接到通知后以最快的速度赶到,从没因为迟到耽误过学校的事。现在,教师的待遇提高了,学校的老师都在城里买了房子,上下班有免费的班车接送,老师们都在城里居住,可遇到雨雪天气,老师们就不能按时到校了,每逢这时候,她都是早早的赶到学校带领孩子们清扫校园,组织孩子们上好早读。从未因自己是一名体育老师而置身事外过。

从教二十多年来,我镇参加曲阜市组织的各项体育竞赛活动,特别是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王老师都作为教练员带领运动员参加(从未因孩子小和老人身体不好需要照顾而缺席过。)每次带孩子们出去,她都秉承一个信念,安安全全的带出去,完完全全的带回来。每当这时候她就完全成了这些孩子的亲娘,孩子的吃喝拉撒睡都得操心。做为农村的孩子,特别是2000年前后,有的根本没进过城,这些孩子一进城,就像刘姥姥进了大观园,对什么都感到新奇,都想去走走看看,所以孩子的安全就让带队老师特别头疼,特别费心,每次都是等夜里一两点所有的孩子都睡踏实了,她才敢睡觉,多年来从没出过差错。她本人也多次被评为优秀教练员。

从2007年至2014年,王老师担任了学校的少先队辅导员工作。少先队的工作特点就是工作琐碎,千头万绪,从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到每一项活动的开展,每一个细微之处都需要常抓不懈,持之以恒,这都需要辅导员付出很大的精力,她从没懈怠过。每一次活动都是精心设计,认真组织,认真总结。在她负责这项工作期间,多次辅导学生参加市共青团少工委组织的活动并获奖,受到上级部门的表彰,她本人也多次被评为优秀辅导员。

20多年的汗水,浇灌出的不仅仅是赵淑涵等在市级运动会上打破记录时,脸上绽放的真心地笑;也不仅仅是每次运动会吴村镇小学获得的一摞摞荣誉证书,更不仅仅是对她本人的认可的各类荣誉,这20多年汗水的价值,是小学阶段的教育,为孩子们顺利成长,顺利升入高一级的学校,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从吴村镇小走出去,走向社会的孩子,曾经有位体育老师鼓励过他或批评过他,在他的人生中有所影响,这是她20多年来从教工作总结的最客观的一点,同时这也是广大基层教育同行价值的所在。如果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事业比喻成建一座大厦,她就是一块地基砖,努力把身边的孩子,也塑造成一块有用的砖,举往适合他的更高处……

微笑生活,执着坚守

生活对王老师来说是多灾多难的,2010年,她的姐姐患上了肺癌,2011年去世;2014年12月,不到四十岁的弟弟又患上了不明原因的脑部疾病,变得和老年痴呆一样,大多时候失去自理能力,至今医治无效。照顾体弱多病父亲的重担完全落在了王老师身上。随着年龄越来越大,再加上家庭的变故,老人的身体大不如前,每年都要住两次院,并且每次都要住十几、二十多天,每次住院都是她忙前忙后,端屎端尿:办手续、带老人做各项检查、照顾老人生活,从不说苦叫累。为使父亲安度晚年,方便照顾,和丈夫商量妥当后,他们把年近八十的父亲接到自己身边,一起生活。直到今年老人去世。她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着孝德的现实意义。生活的磨难没有压垮瘦弱的双肩,反而练就了王老师坚强的性格。多少次她宁愿晚上蒙头在被子里哭泣,也不愿大家看到她悲伤的面容,不愿大家感染她的悲伤。她带给人们的永远是微笑和快乐。现在,王老师的身体也出现多种不适症状:神经性头疼、双腿下肢浮肿、腰椎间盘突出,经常性胃疼,家人多次让她去治疗,她总说“忙完这段时间再说”;有时候同事看不下去了,劝她请假休息,她说“还能坚持”。有时候疼的实在受不了了,她才请假休息一天,稍微好点就又回到学校,王老师用自己的这份坚持、这份执着感染着身边的每一个人。阳光总在风雨后,希望王老师今后的生活一帆风顺,充满阳光。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