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镇(街)水利站、各科室及水管单位:
夏季即将来临,学生意外溺水事故进入易发多发期。为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领导指示精神,根据曲阜市安委会办公室《关于转发济宁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加强预防学生溺水工作的通知>的通知》要求,有效防范学生溺水事故的发生,确保学校良好的教学、生活秩序,结合我市水利实际,曲阜市水务局就关于进一步加强预防学生溺水工作的通知如下:
一、切实增强做好预防学生溺水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2019年2月济南、德州学生溺水事件发生后,于杰副省长、刘强副省长立即主持召开未成年人防溺水工作专题会议,省政府安委会办公室组织两个督导调研组,赴济南、泰安、德州等市,对未成年人防溺水工作进行了专题督导调研。4月29日,根据省政府领导要求,省政府安委会办公室向各市政府、省有关部门下发专门通知,要求各地结合实际,严格落实属地安全责任,认真抓好工作措施落实。各级各有关部门要提高政治站位,充分认识做好预防学生溺水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和社会敏感性,牢固树立安全意识、责任意识,深刻汲取近期外地发生的学生溺亡事故教训,本着对学生负责、对家长负责、对社会负责的态度,按照“属地管理”“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严格落实各级政府和村(居)的属地管理责任、有关部门对各类水域的行业监管责任、教育部门和学校幼儿园的安全教育责任、学生家长的安全监护责任,全面落实各项安全防范措施,积极主动将预防学生溺水工作抓紧、抓细、抓实、抓好。
二、强化落实属地管理责任
各镇(街)要依法对辖区内学生安全负总责,当前要把预防学生溺水作为当务之急,层层建立完善辖区内重点水域基础信息台帐,形成“一镇一册”“一村一册”,深入分析各类溺水事故容易发生的时段、地域、原因,及时发出风险提示和预警。对各类危险水域,要依法履行属地管理责任,在事故易发多发水域统一设置明显警示标牌,安装安全防护设施,增设应急救援设备,加强专人巡防和群防群控。要明确相关水域安全防范责任,实施网格化管理,把责任落实到具体单位、具体领导、具体人员,及时发现和有效整治水域安全隐患。每个乡镇(街道)、每个村居(社区)都要在重点水域安排专门人员巡逻值守,相关责任人员必须全部到位到岗,各类水域安全警示和防护设施必须全部安装到位。乡镇(街道)、村居(社区)要加强与家长的联系沟通,周末和假期内采取村广播天天喊、张贴通告、悬挂宣传横幅、发放明白纸以及村党员干部包片包户等方式,督促提醒家长及其委托的监护人依法承担起对孩子安全监管的第一责任。
三、切实做好对学生和家长的预防溺水安全宣传教育
加强水利工程安全管理,配合教育等部门强化预防溺水安全宣传教育,增强学生和家长对在水库、河道等水域游泳、嬉水危险性的认识,提高沿河群众预防溺水事故的防范意识。通过新闻媒体、广播电视、微信公众号、警示宣传栏等多种渠道宣传,全方位加强预防学生溺水教育,教育学生做到“六不”:不私自下水游泳,不擅自与他人结伴游泳,不在无家长或教师带领的情况下游泳,不到无安全设施、无救援人员的水域游泳,不到不熟悉的水域游泳,不熟悉水性的学生不擅自下水施救。同时,将防溺水注意事项、预防溺水安全常识传达到每个家长,切实增强家长的安全意识和监护人责任意识,提高学生及家长避险防灾、自救自护和智慧救援的能力。
四、加强对各类水域的安全监管
各镇(街)水利站、各科室及水管单位要坚持“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依法履职,依法监管,认真查找薄弱环节,采取坚决有效措施,做好各类重点水域的隐患排查、治理、监测、避险、预警等工作,保障汛期、暑期学生安全。
要督促水利工程管理单位、项目法人单位、施工单位对管理范围内的涉水安全警示标识和防护设施进行全面自查,重点排查池塘、水库、深沟、拦河坝闸、大中型输水渠道、水电站、施工河段等保持有深水的位置,对于排查出的隐患立即进行整改,督促各单位在水域、水利工程人员密集场所附近设立防溺水宣传标识牌。要完善水库、水闸等水利工程泄水预警方案,工程泄水前要做好下游河道人员安全撤离工作。要加强河道管理,检查督促有关单位及时回填河道采砂坑,避免因游泳或涉水发生溺水事故。加强在建水利工程施工场地范围内的安全管理,完善警示标志,设立安全隔离区域,并采取措施有效预防滑坡、泥石流等灾害对施工区域、生活区域的安全威胁。加强巡视检查,全面排查所属水利工程和河道安全隐患,落实专人巡查,发现险情,及时排除。
五、强化对预防学生溺水工作的监督检查
各镇(街)水利站、各科室及水管单位要加强对预防学生溺水工作的监督检查,督促辖区内村居(社区)及有关部门严格落实防溺水责任制,建立分片包干、联合整治、相互函告等督查整治机制,切实拧紧安全责任链条。即日起,各有关单位要召开专题会议,对汛期、暑期预防学生溺水工作作出专门安排部署。我局将成立专门检查组,对重点水域的安全警示及防护设施安装情况、隐患排查整治情况、专人应急值守情况等进行一次全面检查,发现问题,当场督促整改。
六、完善预防学生溺水工作组织领导与应急处置机制
要落实预防学生溺水工作属地管理责任,建立防溺水联席会议制度,定期组织相关部门召开会商例会,分析研判形势,解决重点难点问题,强化部门协调联动,形成工作合力。要针对水库、河道等事故多发地段和时段,逐级督促落实重点水域安全监管巡查防控责任,组织相关部门对可能发生溺水事故的危险区域加大巡查力度,发现安全隐患及时整改。巡查人员要及时劝导、制止在河道管理范围、工程区域及在建水利工程内游泳、戏水的人员,有条件的安装配备视频监控和播音设备。各级各有关部门要完善应急预案,做到分工明确、责任到人、常备不懈,确保一旦发生险情,能够立即高效开展救援处置工作。要健全学生溺水事故信息报告制度,准确掌握事故信息,畅通信息报送渠道,一旦发生学生溺水事故,要在第一时间按照有关规定和程序报送信息,第一时间进行抢救处理,第一时间进行善后处置。要加强舆情应对,及时准确发布信息,积极回应社会关切,防止不当炒作造成不良影响。要强化责任追究,对因思想不重视、工作不落实、措施不到位发生学生溺水死亡事件的,要在第一时间厘清事故原因,确定责任主体,依法依规追究相关单位和责任人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