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市文化和旅游局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深化落实市委、市政府文旅强市工作线决策部署,强化文物保护、加快项目建设、推进文化传播,全力推进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文旅融合迈出坚定步伐。1-6月份,曲阜各A级景区(含尼山圣境)共接待333.6万人次,同比2018年增加58.5万人次,增长21.2%;门票收入10132.2万元,同比2018年增加3073万元,增长43.5%。
一、上半年工作进展情况
(一)聚力文保项目,文物安全形势向好。一是稳步推进文保项目。鲁国故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累计完成投资355.78万,完成东南角中环云风街以东绿化植被种植,完成中环云风街以西河道北侧驳岸砌筑工程的40%,继续进行望父台考古考古发掘及墓葬清理工作。三孔古建筑彩绘工程孔府内宅门至后五间工程完成40%,孔府后花园基本完工;三孔彩画保护维修:孔庙古建筑完成总体工程量的65%,孔府中东路一期完工,孔府中路二期完成45%。孔庙东路一期完成90%。孔庙西路等5个项目已完成工程审计。二是深化文物保护宣传。利用“5.18”国际博物馆日采取多种形式宣传文物法律法规,营造保护氛围。调整充实文物安全生产领导小组和督查组,召开安全警示日会议3次,开展安全巡查15次。严格执行门禁安检、防火防汛、游客承载量预警等各类应急机制。三是依法履行文物行政执法巡查监管职责,扎实开展文物法人违法案件专项整治行动。巡查各级文物保护单位(文物点)、古玩旧货市场253次,督促办理文物考古勘探报批手续31起,依法制止违法建设行为1次。四是积极推进文物“三防”工程。消防:孔庙及孔府、颜庙消防工程发布招标公告,孔林、孟母林墓群、尼山孔庙和书院、周公庙消防工程正在编制招标文件。防雷:颜庙、周公庙防雷工程完工,孔庙、孔府防雷工程正加紧推进。安防:尼山孔庙和书院、汉鲁王墓(曲阜部分)安防工程基本完工,孔林安防工程接近尾声,鲁国故城安防工程正在编制设计方案,孟母林墓群安防工程、曲阜孔庙及孔府安防升级改造工程正积极推进。
(二)坚持正确方向,文化事业繁荣发展。一是公共设施不断完善。曲阜市民文化中心规划建设稳步推进,目前已初步完成规划、设计。组织开展了公共文化体系建设大调研,对457个行政村进行了摸底调查。积极开展基层网络建设,在泗河生态带、尼山片区划定10个“儒学讲堂”建设示范点。形成以市文化馆为龙头、以镇综合文化站为枢纽、以村(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为基础的三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二是文化传承不断探索。相继开展“杏坛遗韵”非遗进景区、亚洲文明论坛媒体看山东、2019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系列活动,并成功组建了曲阜市非遗展演团。三是文化惠民红红火火。相继举办网络春晚等大型文艺晚会3场、村级晚会21场、企业年会晚会7场。开展新春走基层活动120余场。开展新春系列“书香阅读”活动136场次。累计完成庄户剧团进村演出116场,专业院团“戏曲进校园”54场。四是文艺创作硕果累累。承办了2019年山东省艺术创作工作会议;成功申报2项2019年国家艺术基金项目;我市选手荣获济宁市民间吹打乐大赛第二名,庄户剧团荣获济宁市庄户剧团巡演第三名。五是图书流转进展顺利。“4.23世界阅读日”,在吴村镇试点开展了“图书流转进家庭”活动,使老百姓足不出户就能享受到阅读的快乐,是乡村阅读形式的新举措。六是文艺演出精彩纷呈。督导各镇街开展“人人唱村村演”活动,举办5期广场舞骨干培训班;组织编导山东好人暨道德模范”我身边的好人”颁奖晚会文艺节目;联合录制快闪《我和我的祖国》和原创MV《我是青年》,并入选学习强国APP平台。
(三)探索文旅融合,产业发展注入新活力。文化旅游活动丰富多彩。结合春节、清明和五一节日不同特点,策划推出系列文化旅游活动,丰富游客休闲体验。创新改版了开城仪式,开展晨钟暮鼓、祭孔展演、孔府唱大戏等景区演艺活动810场次。重磅推出了“孔府过大年”系列宣传促销活动。相继举办曲阜第二届非物质文化遗产节、尼山春季祭孔大典、海峡两岸三地孔子后裔至圣林祭祖大典等文化交流活动。尼山圣境启动了旅游惠民周,文化演艺《金声玉振》一票难求,古装巡游、拓片体验、手抄论语等活动人气火爆。孔子六艺城、孔子故里园推出“沂水春风,踏青赏春”系列民俗活动。国际慢城仙河花海景区全新升级,战狼坦克、越野卡丁车、漂移车等亲子游戏备受欢迎。石门山牡丹节、九仙山“三月三”庙会、九仙山樱花节暨梦幻风铃节等精彩的活动吸引了众多游客。特别是五一假期,曲阜接待火爆各A级景区(含尼山圣境)共接待游客40.27万人次,再创新高。圆满完成背论语免费游三孔走进上海活动,今年以来共2735人参加了背论语免费游三孔活动。
(四)推进全域旅游创建,文旅发展增添新动力。一是全域创建进展顺利。召开了协调会,出台了系列文件,按照创建标准,组织班子开展了档案整理和视频资料拍摄工作。经过努力,顺利通过省厅初审,成功入选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候选单位名单,近期即将迎接现场考核。二是研学旅游异常火爆。截至目前,三孔研学接待36万人次,同比增长一倍以上,尼山圣境、儒家研学、儒源集团和书香曲阜等研学旅游基地接待也实现大幅提升。三是宣传促销创意足。策划举办了孔子研学旅游推介会,赴天津举办了孔府菜美食节暨儒家文化周,举办演艺推广活动50余场,成为我市“文旅融合”宣传营销的一次成功尝试。承办了2019“中国旅游日”山东分会场活动,展示了曲阜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的新形象。四是行业管理规范有序。出台《关于加强和规范旅行社服务网点的通知》,实施了导游星级评定考核,实现挂牌上岗。加强执法力度,查处违规导游10人,查处超范围经营旅行社2家。五是旅游安全万无一失。扎实推进文化和旅游系统企业双重预防体系建设,制定出台《文化和旅游系统双重预防体系建设推进工作方案》,全面提高企业生产安全事故防控能力和水平,促进文化和旅游系统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队伍问题。文物保护人员不足,高层人才缺乏,职工年龄老化情况严重;旅游行业专业技术人员不足,人员流动大,人才招引难,导游队伍老龄化。二是经费问题。目前尚未设立专项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基金,导致政府无法发挥对文化旅游产业转型升级和业态提升的激励引导扶持作用;导致重点文保项目资金到位率低,配套资金不足。三是安全问题。三孔消防设施简陋,火灾救援能力亟待加强,火灾报警、古建避雷等均存在老化和超期服役现象,急需系统工程统筹解决。同时,部分省级及市级文保单位只有人防,技防十分落后。四是执法问题。旅游执法管理体制不顺畅,旅游行业管理由我局负责,而旅游执法由行政执法局负责,责权分离,处理效率低,形不成执法合力,游客满意度较低。文物违法犯罪和文物执法难问题严重,文物执法人员少,力量薄弱,公车改革后用车矛盾突出,执法软硬件配备急需提升。
三、机遇与挑战
有利因素:在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开幕式上,我国启动了亚洲旅游促进计划,文化旅游产业被赋予新使命,必将迎来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国民经济消费升级步伐加快,随着人们经济收入的提高和闲暇时间的增多,我国国内旅游市场前景广阔,需求潜力巨大。近年来,我国机场、高铁、高速等交通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为游客出行和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保障。不利因素:外部旅游竞争形势十分严峻,面对济南、泰安、台儿庄,曲阜面临沦为过境游的尴尬境地。内部旅游业态不完善,游、住、行要素发展较充分,而吃、购、娱发展短板明显,尤其是夜游经济尚属空白,不适应当前旅游休闲化、体验化的需求。旅游智慧化程度太低,大数据运用不充分。现代网络科技已经为文旅产业发展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而我市尚未建设旅游大数据中心,制约了发展步伐。
四、下步工作打算
(一)坚持多措并举,确保文物安全。提升干部职工文物安全意识,强化三孔景区24小时安全值班巡查、田野文物巡查机制;开展文物安全隐患排查行动,健全突发事件、安全预警等应急处理机制,做好夏季防汛和“十月一”防火工作;加大文物安全巡查和违法犯罪打击力度,继续做好常规化文保工作,夯实文物工作基础。扎实推进三孔景区彩绘修复和鲁国故城及孔庙及孔府安防升级工程。启动孔庙排水系统整修及展示提升、汉魏碑刻陈列馆碑刻保存环境监测和智慧导览系统等工程。完成鲁国故城宫城遗址发掘区域回填、古井保护工程及防护围栏和大门安装维修工程,开展实施望父台考古大棚施工。
(二)坚持文旅融合,推进产业发展。以文旅体制改革为契机,深入推进文旅融合,突破发展瓶颈,深化创新发展。发挥文化资源优势,做大做强文物复仿制品,培育“文化+”特色品牌;探索创新景区传统文化演艺项目,深入开展六艺研习、考古研学、古建技艺等文化遗产体验活动,擦亮儒家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品牌;壮大文物商店、三孔旅游服务公司等文创产业规模,深度研发儒家文化创意新品;借助中国孔庙保护协会等平台,认真筹备召开中国孔庙保护协会曲阜主场第22次年会,打造儒家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品牌。
(三)坚持双招双引,推进项目建设。突出招大引强,围绕文化旅游开展定向精准招商。坚持“走出去、请进来”策略,围绕高星级酒店、文创企业、旅游新业态等领域,突出文化国际慢城、乡村振兴等项目,争取年内引进一批投资额大、带动性强的文化旅游项目。聘请文化旅游高端人才,成立曲阜文化旅游专家智库。建立人才培养培训机制,推进校地共建,重点培养文博、文创和酒店管理、宣传营销、活动策划等专业性人才队伍,为文旅强市提供智力支撑。
(四)坚持全域发展,推进示范区创建。加快全域旅游发展规划编制进度,科学规划项目空间和产业布局,推动曲阜旅游从三孔景区一核带动,向旅游业多点支撑转变。尽快建设曲阜旅游大数据中心,搭建文旅产业运行监测平台,为领导决策和全域旅游发展提供数据支撑,为游客提供全方位信息服务。实施明故城业态提升工程,打造曲阜文化旅游集聚区。综合实施孔庙西路、孔府东路开放和复原展陈等景区整体提升工程,启动非遗体验项目“进景区”活动,丰富景区业态。同时,鼓励更多“+旅游”业态发展,引导扶持更多新兴创意文化旅游企业发展壮大。
(五)坚持服务游客,推进旅游品质优化。一是持续完善文物景区标准化建设。强化景区服务设施、设备等完善提升,探索建立游客咨询服务志愿服务品牌,规范工作人员服务标准。二是完善旅游咨询服务体系。精心设计、合理布局,升级改造旅游咨询服务点,建成集旅游咨询、导游服务、文化传播、形象展示为一体的“游客之家”。三是提升旅游服务技能。实施旅游管理和从业人员分级分类免费培训,策划举办旅游技能大赛,在业内叫响“礼待四方·德传天下”的诚信旅游服务品牌,全面提升游客舒适度和满意度。
(六)坚持文化惠民,推进服务效能提升。加快推进市民文化中心建设,结合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建设,加强镇街综合文化站、村(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建管用;深化文化馆、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做好文化馆评估定级工作,确保国家一级馆荣誉。完善提升镇村历史文化展馆,筹备好全省综合文化站现场推进会。深入推进乡村儒学工程,实施儒家文化“六进”,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以“我们的节日”为主题,广泛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惠民活动。策划举办纪念孔子诞辰2570年系列活动、庆祝建国70周年系列活动,为市民群众营造欢乐和谐、健康向上的文化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