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阜市“和为贵”调解“六心”工作流程

日期:2019-12-24 15:55 浏览: 来源:曲阜市司法局

修齐治平,天下大事,“和”为要义。柴米油盐,百姓小事,“和”字当头。万事和为贵,贵在使民无争、导民向善、育民同心。“心者,五脏六腑之大主也,精神之所舍也。”矛盾纠纷的产生,往往是“心结”所致。矛与盾,既对立统一,又相反相成。舒缓心绪,化解心结,乃矛盾化解关键所在。

曲阜市司法局秉承“礼之用,和为贵”理念,从大量调解成功案例中,不断探索实践总结归纳,形成了“和为贵”调解“六心”工作流程,即正容澄心、品茗静心、学儒润心、促膝谈心、说理明心、携手同心,亦称“六心”工作法、“和为贵”调解“六环节”“六步走”。

第一步:正容澄心——正衣冠、去戾气、平心绪。

“正人先正己”。针对矛盾双方有时情绪激动、言行失态、甚至衣冠不整、戾气嚣张的情况,倡导在有条件的“和为贵”调解室设置“澄心镜”或正容澄心区,并附以醒目的让人平心静气的文化符号。调解员引导其在“澄心镜”前叙述矛盾缘由,正视自己的过激言行,让当事人扪心自问其诉求是否合情、合理、合法,达到照镜子、正衣冠,去戾气、平心绪的效果。

第二步:品茗静心——品香茗、消火气、静心神。

“人生如茶,静心以对。”在“和为贵”调解室设置品茗静心区,或配置带有“和为贵”标识的茶具,有条件的还可以设立“静心室”,并辅以轻音乐播放设备和绿植花草。借鉴中国奉以香茶、热情待客的传统,发挥茶叶提神、益思、清心的作用,调解员一边为矛盾双方递上一杯热茶,一边嘘寒问暖,调缓气氛,调和矛盾。通过品香茗、消火气、静心神,为进一步化解矛盾做好铺垫。品的是茶,静的是心,悟的是道理,涤的是灵魂,消除的是误解。

第三步:学儒润心——读经典、受教育、润心境。

“文以化人,德润人心”。在“和为贵”调解室绘制悬挂“和为贵”“德不孤、必有邻”“退一步海阔天空、让三分义重情长”等富有传统文化特色的标语,营造“以礼相让、以理服人、以德教人、德法兼容”的人民调解文化氛围,使矛盾双方一踏进调解室就能够感受到文化的教化力量。调解员根据不同的案情,诵读《论语》等传统文化经典,讲述诸如“六尺巷”等处置民间纷争的经典小故事,双方当事人心中的火气怨气往往消除大半,使当事人对矛盾争执有一个全新的认知和较为公正的定位。

第四步:促膝谈心——舒怨气、讲情理、通心径。

"好言一句三冬暖,话不投机六月寒。"矛盾的产生和加剧,往往是缺乏及时有效的沟通和交流。化解矛盾纠纷,最好的“武器”就是语言。促膝谈心,就是面对面,膝靠膝,亲密地交谈心里话。这一步,调解员一是要做到以公正的心态、第三者的角度,真诚听取双方当事人的倾诉;二是要用贴心的话语努力引导双方当事人以平和心态亲密交流,达到水乳交融、心灵互通。"爱语"结善缘,恶语如利剑。只要谈,什么误解都有可能消除,什么矛盾都有可能化解,什么问题都有可能解决,最终“化干戈为玉帛”。

第五步:说理明心——明事理、晓法纪、解心结。

“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明之以法。”这是矛盾调和的关键,也是化解心结的要害所在。说理明心就是要摆事实、谈道理、讲法纪,找到矛盾分歧的“最大公约数”和最佳结合点,把话说开,把理调匀,把“称”扶正。讲清利害,权衡得失,使得矛盾双方不说意气之话,不做无谓之争,让本不想僵持的双方有了“就坡下驴”的退路,赢得“公婆皆有理”的脸面,受到“和为贵”“德不孤”的教育,达到崇德、守法、尚和的效果,解开“疙瘩”,打通心结。

第六步:携手同心——止纷争、泯恩怨、结心缘。

口服心不服,案结事不了。这是矛盾调解工作的大忌。不“和”则难“合”。“合”,就是由相和的事物融合而产生新事物,交织、融合、协调在一起,使之互相补充,互相渗透,水乳交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携手同心,指调解工作要达到双方当事人心服口服,握手言和,息纠行和,达到定分止争、案结事了,事要从“调结”到“调和”,人也要从“调和”到“调合”。这就要求调解员要及时规范严格准确固定调解成果,签订调解协议,存储音像资料,视情申请司法确认,及时开展案件回访,把“礼之用,和为贵”的要求,做细做实做全做好做圆满,使得矛盾双方止纷争、泯恩怨、结心缘。

曲阜“和为贵”调解“六心”工作法,融入了法、理、情等多种元素,运用了多元调解技巧和方法,来源于实践并指导着实践。曲阜“和为贵”调解“六环节”,每个环节既自成一体、相对独立,可单独使用;各环节之间又层层递进、环环相扣,亦相辅相成。曲阜“和为贵”调解“六心”工作流程,德法兼容,刚柔相济,体现道德文化,契合法治精神,守正公序良俗,自治、德治、法治力量交汇融合、相得益彰,形成了圣地曲阜化解矛盾定分止争的独特工作模式和社会治理品牌。

实践证明,打开抱怨中的心结、理顺问题里的矛盾,负情绪就会转化成正能量。心结解开,远亲自然不如近邻。心情舒缓,冤家自会成为朋友。邻里亲,应登高望远;和为贵,当更上层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本当普世,优秀传统文化理应弘扬。天地和合。万物乃生;阴阳和合,万物乃兴。儒家圣地,崇德尚法,首善之区,和合有道!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