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以下简称《规划》)对外发布,这是我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第一个五年规划。《规划》明确了今后五年的重点任务,提出了22项具体指标,其中约束性指标3项、预期性指标19项,首次建立了乡村振兴指标体系。同时,《规划》明确了82项重大工程、计划和任务,并对到本世纪中叶的乡村振兴目标,分两个阶段作了远景谋划。
《规划》提出以建设美丽宜居村庄为导向,以农村垃圾、污水治理和村容村貌提升为主攻方向,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制定了农村垃圾治理、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厕所革命、乡村绿化、乡村水环境治理和宜居宜业美丽乡村建设等六个重大行动。改善和保障农村民生也是提升农民幸福感、安全感的重要内容。《规划》主要做了3方面的安排:一是进一步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持续加大投入,改善农村的交通、物流、水利、能源、信息等基础设施条件。二是进一步加快提升农村劳动力就业质量。三是进一步增加农村公共服务有效供给,将公共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养老服务等资源不断向农村倾斜,不断缩小城乡之间的差距。
按照《规划》要求及部署,防山镇将认真学习领会中央、省市文件精神,全面落实市委、市政府各项决策安排,因地制宜,以“五个振兴”为抓手,坚持“工业立镇”战略不动摇,全力攻坚电子信息产业园区重点项目建设,全面提升基层党建、镇域环境卫生、美丽乡村、环保、人才、文化、生态等工作水平,努力把防山建设成为电子信息产业重镇、美丽乡村大镇、百姓满意富裕强镇。
一、突出特色产业支撑,以优势产业促进农民持续增收致富
一是大力发展电子信息产业。以电子信息产业园建设为依托,围绕晶导微电子、康姆科技等重点产业项目上下游产业链开展招商,着力引进2-3个投资额5亿元以上的电子信息制造大企业项目。重点推进山东康姆集成电路封装项目建设,确保2018年正式生产见效;加快山东晶导微电子上市步伐,下半年完成证监会材料申报;加快推进山东禹兵二期、曲阜巨力轨道等项目扩能升级;全力扶持上海东锐电子载带生产项目,确保年底达到1500万米的生产规模,通过产业项目发展带动群众就业。
二是以美丽乡村建设为抓手,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业。把发展第三产业作为推动产业结构升级、扩大创业就业的重要途径,以美丽乡村建设为抓手,重点打造尚家庄、刘家庄、土门、尧乔沟美丽乡村片区建设,依托东部山区优越自然风貌、人文景观和便利交通条件,深度挖掘山区村庄中石屋、铁匠、屋基等旅游资源,大力发展以猫儿山为代表的乡村旅游业,重点推进尚家庄万亩枣园与刘家庄圆觉山文化产业项目连片发展,完善相关配套设施,培育防山东部农村生态旅游精品路线。充分挖掘红色旅游教育资源,建设党建主题长廊、党性教育基地等,形成党员教育培训与生态观光旅游相结合的乡村发展新业态。
三是创新经营模式,促进农民增收致富。鼓励和扶持以专业合作社为主的经营主体扩大土地流转规模,着力打造蔬菜、林果、中药材等经济作物种植基地,采取“公司+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市场”的运行模式,积极动员贫困户通过资金、土地入股专业合作社,带动贫困村群众共同参与,实现贫困户增收、合作社增效的良好局面。
二、建立人才培养机制,以强有力的人才队伍带动乡村振兴
一是研究制定“回引”农村基层人才实施办法。如以美丽乡村建设、乡村旅游发展为支撑平台,在政策、资金上给予支持,“回引”一批眼界宽、思路活、资源广、有一定资本的外出务工致富能人回村任职。
二是构建人才分享农村发展的机制和渠道。切实提高服务保障能力,完善相关配套扶持政策,真正提高乡村的人才承载力和吸引力。加快推进户籍、社保等相关制度城乡一体化的改革力度,实现医疗、养老、失业、住房公积金等“户随人转”;探索试点土地流转、宅基地、集体经济、农民合作社等有偿准入的机制。
三是培养新型职业农民队伍,将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成为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生力军、农村创新创业的主力军、乡村振兴发展的领头人。制定系统完备的培训计划,引导农民特别是年轻农民自觉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使他们在学习中转变观念、提高工作能力、提升工作效率,将他们打造成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同时注重从大学生村官、村民组长、农村致富青年中发展党员,培养村级后备干部。
三、大力营造乡村文化浓厚氛围,推动乡村文化振兴
一是健全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丰富农村文化生活。继续推进农村文化服务中心和文化广场建设,实现村村全覆盖;继续开展百姓儒学节等文化惠民演出和送戏下乡、送电影下乡等活动,丰富群众文化生活。
二是广泛开展移风易俗活动。大力度推进红白理事会建设,倡导节俭绿色消费理念,发挥村规民约作用,遏制大操大办、厚葬薄养、人情攀比等陈规陋习,淳化乡风民风。
四、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以良好的生态自然环境提高群众生活幸福指数
一是全面提升镇域环境卫生工作水平。深化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在做好对保洁公司日常保洁工作督导的基础上,镇再组织人员每月对村督导打分排名,将成绩纳入对村年终千分制考核,全面提升城乡环卫一体化水平;严格按照《济宁市小城镇驻地环境整治提升实施方案》要求,对镇驻地环境卫生进行综合整治,确保实现全面改观;全面完成2018年度农村无害化厕所3800户改造任务。
二是全面提升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水平。继续加强大气污染防治治理力度,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严格落实网格化监管制度,突出重点领域和敏感时段,对发现的非法企业坚决关停整改;严把新企业入口关,严格审批手续,杜绝新的污染源出现,确保全年PM2.5浓度完成任务指标。
三是全面提升基础设施建设工作水平。配合市政府做好曲双公路东段改造、曲双公路北复线工程建设,修缮土门至尧乔沟破损道路,全面提升防山东部山区交通基础设施现状;完善农村道路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实现农村道路“户户通”。
四是全面提升荒山绿化工作水平。积极争取上级资金和项目支持,通过荒山统一承包流转,引进第三方公司实施工程造林,大力开展荒山绿化工作,提高森林覆盖率。
五、坚持以党建为引领,助推乡村组织振兴
一是狠抓党员干部队伍建设。以群众需求为导向,以社会组织为支撑,着力在“强帮带、配班子”上下功夫,通过“党员活动日”、三会一课、述职述廉等方式,切实发挥农村党员干部在乡村发展、助力增收、社会治理中的核心领导作用。
二是全面提升基层党建工作水平。大力加强村干部日常管理,重点解决对工作不积极主动等问题,提高干部为群众服务能力;从严督导村干部坐班、为民办实事等工作;坚持党员划片定岗联户、村干部一年一审计等制度,形成党员干部管理长效机制;探索建立多元化经费保障机制,鼓励村集体通过采取土地托管流转、建设经营场所等方式增加集体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