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简介:李鲁麒,男,曲阜市杏坛中学音乐教师,音乐学科组长,艺体活动中心主任,曲阜市初中音乐学科兼职教研员,中国共产党曲阜市第14次党代会党员代表,2003年毕业于曲阜师范大学音乐系,本科学历,中学一级教师。曾获山东省优质课一等奖,“一师一优课”活动省级优课,济宁市优质课一等奖,济宁市高考工作先进个人,曲阜市教学能手,曲阜市基本功比赛一等奖,曲阜市优秀党员、优秀团干部、高中教学工作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
春雨无言,浸润桃李,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2003年,李鲁麒老师带着对学生和教育工作的无限热爱走上讲台,他始终坚信,只有不忘初心才能真正实现自己的教育理想,过去的这些年,怀揣这份执着,他从稚嫩中走出,从迷茫中走出。鬓梢已白,上课时的腰背却愈发挺拔;皱纹已显,看学生的眼睛却愈发闪亮。他自己说:“只要站在讲台上,就总有话想对孩子们说;只要走到孩子们身边,就总想和他们像朋友一样谈笑玩闹。”
何为春雨?明朝刘基诗云:“春雨和风细细来,园林取次发枯荄。”在百废待兴的园里,一场春雨过后,草丛中,墙角下露出绿芽,展示出蓬勃生机时,春雨则忙着去别处润泽土地了。而李鲁麒老师的教育生涯就像一场场春雨,虽无雷鸣闪电的闪亮与震撼,却总是连绵不断、润物无声。
2003年大学毕业后,李老师就进入了曲阜市杏坛中学工作,在这个友好团结的大家庭里,他很快适应了工作环境,找到了前进的方向。短短几年时间,他多次获曲阜市基本功、优质课比赛一等奖,执教公开课,还经常参加省市各级艺术展演活动,许多学生都对他崇拜不已,同事们也纷纷夸他专业好,有能力。但当谈起这段经历时,他却笑说自己当时很“不靠谱”。当年的自己只顾着自身的发展,却曾一度忽略了自己最重要的职责——教书育人。他说:“刚工作时,总以为自己专业能力强,上课时光靠一张嘴巴和专业技能吸引学生,学生是很喜欢,但是对学生个人的成长和发展却没有很多关注,总觉得自己说好普通话,教好每首歌,带他们鉴赏好听的音乐,做的就够多了,其实后来才发现,当初的音乐课,对学生的帮助其实并不像自己想象的那么大。”从那时起,他第一次发现了教育教学应该首先为学生服务,学生才是教育教学的主体。
2009年,根据曲阜市政府对教育的整体规划,杏坛中学改制为初中,上了几次课,李老师发现了学段之间的巨大差异,而深入了解学情,就成了教学工作的首要问题,为了更好的了解这个年龄段的学生,他找了许多资料进行学习,其中,魏书生老师的《班主任工作漫谈》,给了他很大的启发。读完书,他制作了《你喜欢怎样音乐课?》的调查问卷,上课时变着法的开展各种活动,研发独具特色的音乐游戏,学生们在游戏中学,在笑声中成长,他愈发明白了教育的主体应是学生。
2013年冬,李老师被派往威海,观摩山东省初中、高中音乐优质课比赛,看着其他老师在讲台上的精彩表现,他的心中也充满了向往:“什么时候我也能像他们一样站在省级比赛的舞台上?需要怎样的水平我才能站在省级比赛的舞台上?”从此,他有了在教育教学水平上不断攀登的目标和动力。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他深知没有行动,再棒的理想都是空谈,2013-2014学年,他便开始尝试在常态课中寻找自己的长处和强项,将自己擅长的教学手段与课堂紧密结合,无论是自己讲课还是给别人评课,他都会问自己,符合省级优质课评选的要求么?哪里有不妥的地方?
为了更深入的了解学生,2014年起,李老师开始从事班主任工作。音乐专职教师当班主任,别说在学校里,就是在整个曲阜市恐怕都是凤毛麟角的新鲜事儿,而他在班主任工作中,走出了一条“爱之路”。班里调皮的孩子腿磕破了,他会变成慈爱的妈妈,仔细的为学生拂去衣裤上的泥土,小声抱怨着他们的不小心,帮他们吹伤口,并亲手给他们贴创可贴;班里的大胖子被人嘲笑了,他会变成护犊子的爸爸,带孩子去找人评理;篮球场上,他会变成篮球队员和孩子们一起锻炼;自习课时他会变成数学老师,帮孩子们讲解难题;孩子们学习学累了,他会口若悬河的讲出一串笑话逗他们开心;孩子们学习态度不端正了,他会狡猾的拿出早已坏了好几年的手机,装着暴怒的样子摔烂,再向学生们道歉,并和他们一起分析 “冲动是魔鬼”这句经典影视语言折射出的做人道理。
在细抓班级管理,督促学生学习的同时,它还领着孩子们开音乐会、做公益活动、搞研学游,孩子们不仅获得了成绩的提升,还在丰富的课外活动中获得了精神生活的极大满足。在家长和学生的一片好评声中,他仍不满足,因为他还没忘记省级优质课的讲台,从那时起,他更加注重对教学的研究,对学生的研究,注意观察每个年级,不同班级学生的不同特点,并在上课时有针对性的改变教学方法。
2015—2016学年经过县市两级比赛,李老师被推荐代表济宁地区参加“山东省初中音乐学科优质课例展评”活动,三年前的梦想一朝实现,经过4天的激烈角逐,他在全省17个地市选派的34位优秀教师中脱颖而出,取得了一等奖的好成绩。这个沉甸甸的荣誉,离不开领导、同事们的帮助,也是李老师十几年如一日不忘初心“爱学生、爱教育事业”的最好奖励。
同年,李老师当上了学校的音乐学科组长和曲阜市音乐兼职教研员,在承担了更重的担子之后,他深知如果不学习,自己一定无法更好的完成这些工作,于是他不断寻找机会给自己充电,只要一有学习机会,他就冲在最前面,当寒暑假来临,老师们大都在家安心休假时,他多次自费到南京、北京、广州、上海等城市参加各种音乐教学研修班,在不断的学习中,他愈发感受到自身的不足,拿出自己多年前的教学与合唱指挥视频,边看边笑话自己当年的浅薄,并警醒现在的自己,做教育工作一定要如履薄冰,谦虚谨慎,不要重蹈往日覆辙。
凭借着学习的不断积累,李老师也在教学之余不断给自己“找事儿”,作为艺体中心主任,他带领2017级17班的老师和同学们,参加济宁市中小学生首届体育艺术大赛获一等奖,却把荣誉让给一起努力工作的同事;作为班主任,他天天研究班级管理制度,忙着做“班级币”“研学邀请函”,忙着家访、家长会,忙着与班里的每个孩子谈话;作为社团辅导教师,他带领曲阜市杏坛中学春晓合唱团的孩子们冬练三九、夏练三伏,多次取得曲阜市、济宁市合唱比赛一等奖,山东省中小学生合唱艺术节初中组二等奖等荣誉,干好本职工作之余,他还利用课余时间,组建了杏坛中学教师合唱团,带着老师们用歌声舒缓工作中积累的“小情绪”。
铁打营盘流水兵,十六年来,李老师的学生不断的跨出校门走向更高学府,刚毕业的学生连续几年都在教师节亲自送来贺卡,有的去上大学无法回来,非要父母亲手把提前做好的贺卡交给李老师。有的更是早已为人父母,他们说:等他们的孩子长大了,一定还要送来母校,让李老师教育。
许多人问李老师,为什么学生对他那么依恋,李老师说:“学生首先应该是一个人,一个有独立思想、高尚情操、强壮体魄的人,而不应先是一部学习机器,我爱每一个学生,爱他们的优点,也爱他们的不足,我没有能力教好每一个学生,但我愿意用自己的正能量,一点点的影响他们,而这也正是我为人师最重要的职责。”
教育不是吹冲锋号的战场,教育是花园里的一场场春雨,无论是花丛中芬芳的花朵,还是阴暗墙角里那株不起眼的小草,都是李老师浸润的目标,小草不会一天长大,花朵不会瞬间开放,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要有麦田守望者的耐心和毅力,这是一场永无尽头的马拉松,而李老师正在路上守望着满树的桃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