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义胡同的故事

日期:2019-01-02 14:20 浏览: 来源:曲阜市鲁城街道

细心的朋友会发现,市妇女儿童活动中心向北,穿过明故城墙门洞,有一条南北小巷,居民门牌为“仁义胡同xx”。或者市委党校向东五十米,向南属于仓巷社区的那条胡同,就是仁义胡同。据说这条胡同是让出来的,起源于“争则不足,让则有余”的民间故事。

虽然老大打架得了便宜,仍然压不住这一墙根的气,他和老婆孩子商量:“咱给县官送上银两,和老二打官司吧!”不料这话正好被老二的老婆偷听了去,回头对丈夫一说,老二觉得这事可不能让老大抢先,于是便捷足先登,把大宗银两送到了县衙。事情隔了三天,沈家兄弟双双接到了县官的传票,各自满怀希望地赶到了县衙,你东我西跪在正堂的公案桌前。县官问明了姓名和案子的来龙去脉,然后满脸怒气地说:“你们兄弟俩是仁而不仁、义而不义,白白辜负了你们老父亲的一片苦心。回去好好想想,老人家为何给你俩起下这样的名字?”说罢,命衙役们取过大小两包银两分别还给了本人,便宣告退堂拂袖而去。

兄弟二人回家后,把公堂上知县大人的话讲给家属们听。老大说:“我叫忠仁,让我对人要以仁爱为本呀!”老二说:“我叫忠义,令我待人接物要讲礼义啊!”他们的家属听了,无一不对县太爷公正廉明的行为所感动,兄弟俩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各自把宅基地往里让了让,结果,你让我一尺我让你一丈,让来让去就让出一条三尺多宽的小胡同,仁爱和礼让成为家庭的美德。后来乡邻们为了把这种美德传承下去,便把这条让出来的胡同定名为“仁义胡同”。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