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扶贫开发重要战略思想,以实际行动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曲阜提出的“东方圣城·首善之区”的指示精神,发挥曲阜孝忠爱亲、扶贫济困、乐善好施的光荣传统,进一步激发广大贫困群众脱贫奔小康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扎实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结合我市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xml:namespace>
一、总体目标
围绕整市推进脱贫攻坚和“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工作目标,以“七位一体文明传习中心”为载体,充分发挥“五类精神扶贫实施主体”示范带动作用,大力开展以文化扶贫引领精神扶贫,以精神扶贫引领后脱贫时代“两个引领”行动,引导贫困群众摒弃“等、靠、要”的消极思想,增强脱贫致富的信心和勇气,实现物质和精神“双脱贫”,为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夯实基础。
二、工作措施
(一)强化思想道德建设,营造良好社会风尚。搭建“七位一体的文明传习中心”工作载体。每村设立七位一体的文明传习中心,下设“一堂”即孔子学堂,“一屋”即农家书屋,“一约”即村规民约,“一台”即儒韵乡村大舞台,“一榜”即善行义举四德榜,“一牌”即十星级文明户评比牌,“一会”即扶贫理事会。充分挖掘儒家思想中“仁者爱人”、“和谐”、“孝悌忠信”、“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疾病相扶持,则百姓亲睦、自强不息”等健康积极思想,利用“儒家文化+”等多种形式,教育引导贫困群众树立积极健康的脱贫意识导向,提高脱贫攻坚认可度。
1. 创建孔子学堂。建立道德讲堂巡回宣讲制度,深化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国梦和扶贫政策宣传教育,每名儒学讲师开设“治懒扶志·勤劳致富”讲学内容,引导贫困户树立勤劳致富光荣、不劳而获可耻理念,用道德的力量引领社会新风尚。
2. 办好农民书屋。将农家书屋与农业技术培训结合起来,在农家书屋进行种养技术培训,提高贫困群众的劳动技能,拓宽他们的致富路子,使“贫困户”变成“致富人”。
3. 提炼村规民约。提炼完善村规民约、民主管理、卫生管理等新制度,约束群众行为,治理农村社会,为脱贫攻坚创造优良环境。
4. 搭建儒韵乡村大舞台。坚持农村文化农民办、群众文化大家办,大力实施文艺创作精品工程,不断丰富和满足群众业余文化生活,以优秀乡村文化提振脱贫致富的“精、气、神”,增强农民的凝聚力。
5. 设立“善行义举四德榜”。通过展示道德模范的真实感人事迹,给群众参照学习提供具体的教化样本。
6. 发放“十星级文明户”奖牌。开展十星级文明户评比、“好婆婆、好儿媳、好夫妻、好妯娌、好邻居”评选等活动,营造见贤思齐、崇德向善、德行天下的浓厚社会氛围。
7. 成立扶贫理事会。成立以五老乡贤为主,由村干部代表、贫困群众代表和党员代表等参加的扶贫理事会,充分发挥贫困群众在脱贫攻坚中的主体作用,确保群众对扶贫资金和项目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
(二)继承发扬传统美德,关爱农村弱势群体。关心和帮助农村孤寡老人、精神病患者和亚孤儿等群体,开展互助养老、孝善养老和送温暖等活动。
1. 建立互助养老院,实施互助养老。采取上级政策扶持、镇级财政支持、村集体自筹等方式相结合,利用闲置的村集体院落新改建村级互助养老院,对60岁以上农村空巢、独居和孤寡老年人等群体实行集中入住,实施互助养老,实现“离家不离村,到处有熟人”。在互助院设置公益岗位,聘请有劳动能力的居家贫困妇女照护贫困老年人。采取“集中供养,集体关爱”模式,建立“第一书记包人,村两委成员联系,村党员志愿服务”制度定期开展生活服务,谈心交流,让贫困老年人供养有保障,心灵得慰藉。
2. 设立“孝善养老金”,实施孝善养老扶贫。村村建立“孝善养老金”,通过60岁以上贫困老人的子女缴纳赡养费,镇街补助,社会爱心人士捐赠,本村村民募捐等方式筹集资金,每月给予贫困老人100元以上的零花钱,通过孝善养老的模式切实解决农村贫困老人的养老问题,持续巩固脱贫成效。
3. 对重症精神病人治疗全免费。降低贫困精神病人家庭的心理压力和经济负担,让其家人腾出手来外出打工,从事产业发展致富。
4. 对亚孤儿等贫困学生实行教育全免费。对亚孤儿特困群体进行“扶志扶智”式扶贫,在曲阜九巨龙学校上学实行教育、生活全免费。
(三)努力提升能力水平,拓展扶贫助困渠道。
1. 全力打造五类精神扶贫实施主体。一是第一书记。村村设立第一书记,所有机关干部都联系贫困户,每个贫困户都有机关干部联系,实现“两个全覆盖”。第一书记和联户干部定期深入贫困户家中,根据实际开展有针对性的帮扶。二是镇、村基层党员干部队伍。每村都有镇街管区干部和包村干部包保,镇、村干部党员实行“划片联户”帮扶联系贫困户。三是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科技带头人队伍。将所有有劳动能力、有技能的贫困户纳入新型经营主体帮扶范围,贫困户参与其中,可得到三份收入:一份是租地收入,第二份是打工收入,第三份是产业项目分红收入。四是脱贫示范户。通过认真评选确立勤劳致富等先进典型。这些典型来自贫困户,脱贫事迹真实、有说服力,积极发挥示范带头作用。五是社会扶贫等志愿者服务主体。广泛动员社会志愿者团队,社会力量,爱心人士投身扶贫事业,设立“爱心基金”、“临时救助基金”,以崇德向善,热心公益的实际行动助力精神扶贫。
2. 全面推行村级八类扶贫专岗为主的“岗位实体”。结合各村实际,开发扶贫专岗。即每村1名保洁员,互助养老院每院1名护理员,邻里重症贫困群体1名互助员,每村孔子学堂1名儒家文化宣讲员,一个村1名产业致富示范员,立足村情每村设立1名护路员、每村1名护林员、每村1名护河员。各部门和镇村结合实际深入开展“送岗位”行动,在岗位设置上优先安排贫困人口,实现就近就业,通过劳动所得激发内生动力,推进有劳动技能的贫困户稳定脱贫,不返贫。设立岗位评比标准、评比程序,每年评比一次,召开总结表彰会,并给予一定的经济补贴和政治待遇。
三、推进步骤
(一)宣传发动阶段(2018年5月中旬)。各镇街、各有关部门要结合学习宣传党的十九大精神,发动和组织广大党员干部深入联系村和贫困户,“面对面”宣讲党的扶贫政策,“心贴心”沟通交流思想,“手拉手”帮扶群众困难。要采取多种形式,采取座谈会和发放宣传资料等方式,大力开展“两个引领”精神扶贫宣传工作,为扎实推进精神扶贫工作营造良好氛围。
(二)整体推进阶段(2018年5月下旬—7月底)。各镇街、职能部门要落实好精神扶贫的总体要求,制定工作方案、明确时限进度和具体责任人。各责任单位可以采取试点的方式,先期选取1个以上条件成熟的点进行重点打造,确保实效和稳步推进。2018年7月底前,各责任部门应建立1—2个精神扶贫示范点,每个镇街精神扶贫示范点不少于2个。
(三)深化拓展阶段(2018年8月以后,并长期坚持)。各镇街、各有关部门要紧紧围绕脱贫攻坚要求,全面总结精神扶贫工作开展情况,巩固扩大工作成果。同时,市级将采取征集评选“优秀案例”和组织现场观摩等形式,对各级各部门在工作中创造和实践出来的好经验好做法进行推广学习。
四、工作要求
(一)加强协作配合。各镇街、各相关职能部门要加强沟通协调,组织专门人员深入调研,认真谋划、科学部署、合理规划,确保落实到位。各相关职能部门要积极做好业务指导,做到既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又加强协作配合,形成工作合力,统筹推进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二)综合考评问效。将精神扶贫工作纳入脱贫攻坚考核的一项重点工作。各镇街、各相关部门要切实履行职能,市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采取定期或不定期方式对各项工作推进情况进行督促指导,对工作推进滞后、成效不明显的,进行通报批评。对工作严重滞后影响全市脱贫攻坚工作进度的,将依据脱贫攻坚问责办法追究相关人员责任。
(三)强化宣传引导。要注重强化精神扶贫工作氛围营造,及时挖掘和宣传工作中涌现出来的先进人物和典型事迹,充分利用报刊、电视、微信客户端等平台进行广泛宣传,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