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前不久的山东省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表彰大会上,息陬镇硕果累累、成绩斐然,息陬镇荣获“山东省文明镇”,北元疃村和小峪村荣获“山东省文明村”,一张曲村和北夏宋村荣获“济宁市文明村”;在山东省第一届文明校园的评选中,息陬镇小学荣获“山东省文明校园”;在文明家庭的评选中,王仲美家庭荣获“济宁市文明家庭”。
近年来,息陬镇立足“千年儒韵息陬·春秋文旅新城”定位,唱响时代主旋律,打好发展主动仗,精神文明建设活动呈现出形势喜人、成效显著的良好发展态势,为全镇的经济发展、社会和谐稳定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思想保证和舆论支持。
一、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群众道德素质显著提高。深入开展的核心价值观“六进”活动,通过集中学习、知识竞赛、背诵释义、提升氛围等形式,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机关、进学校、进企业、进农村、进社区、进家庭,使之融入生产生活、入脑入心。深入实施“四德工程”,实现“善行义举四德榜”全覆盖。以全国文明城市创建为契机,协同推进文明村镇、文明单位、文明家庭、文明校园创建“五创”活动,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覆盖农村、社区、机关、学校、企业和家庭。结合全市精准扶贫工作,大力开展“关爱贫困户、关爱孤寡老人、关爱留守儿童”主题活动,形成了“处处显关爱,时时见关心”的良好氛围。
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百姓儒学”在镇村落地生根。全面深化“百姓儒学”工程,结合镇村实际,以“一村一名儒学讲师、一村一座儒学讲堂、一村一台儒学新剧、一家一箴儒学家训”这“四个一”为统领,实现“孔子学堂”全覆盖,共有高素质儒学讲师45名,累计开展授课2000余场次,受益群众达2万余人次。以“百姓儒学节”为契机,开展“邻里饺子宴”、全民诵经典、百姓大朝圣等特色活动,让群众在潜移默化、丰富多彩的活动中感受儒家文化的魅力,接受儒家文化的熏陶,让群众真正成为学习儒学、传播儒学的主体。
三、大力实施乡村文明行动,群众幸福指数不断提升。依托息陬历史、乡土文化,打造了高标准的“古鲁”传统文化教育体验街区。扎实推进移风易俗工作,全镇完成《村规民约》修订,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文明新风尚等内容写入其中。积极开展各类先进典型评选活动,涌现出了刘洪魁、扈芊芊等一批道德模范典型。同时,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活动,以“百姓大舞台”人人唱•村村演活动、公益电影放映、“千场大戏进农村”等活动为载体,开展优秀文艺作品巡演10余场,放映电影80余场次,送文化下乡50余场次,惠及群众2万余人次。
下一步,息陬镇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深入挖掘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为精神、道德规范,将精神文明建设扎根在乡村,让各类活动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沁润农民心灵,全面助力乡村文化振兴,让文明新风吹遍息陬大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