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11370881004340213M/2019-00121 组配分类: 部门文件
发布机构: 曲阜市尼山镇 发文字号:
成文日期: 2019-01-06 废止日期:
有效性: 有效 规范性文件登记号:

圣地尼山特色小镇建设概况

来源:曲阜市尼山镇 浏览: 发布日期:2018-11-07 11:38

尼山是儒家思想的创始人、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诞生地。作为历史名镇,境内文化资源丰富,既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尼山孔庙、尼山书院等10多处文物古迹,又有尼山砚雕刻、尼山刺绣、尼山剪纸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加之,省级重点文化旅游项目尼山圣境的规划建设,对于创建为以传统文化为特色、以文化旅游为产业基础的特色小镇具有得天独厚的发展优势。

201716日尼山镇获得山东省首批特色小镇创建资格,2017822日成功获得全国第二批特色小镇创建资格,是济宁市首个获批的国家级特色小镇,也是济宁市唯一的省级和国家级“双料”特色小镇。

一、发展路径

圣地尼山特色小镇在建设过程中,坚持以“规划为先、特色为本、文化为魂、产业为根、民生为重”为原则,明确以建设成为国家级文化旅游度假区、国家级特色小镇和世界级人文旅游目的地为区域发展目标。总体定位为以“圣源”为主题,以世界儒学文化为核心,以尼山圣境重大文化旅游项目为龙头,将孔子儒家思想演绎、少年孔子成长故事与现代文化创意旅游产业相结合,打造集中华文化传习、圣人源乡体验、旅居度假生活、文旅配套生产等特色功能为一体的世界级圣地文化小镇。

坚持以规划为先,结合自身资源禀赋精细设计,避免同质化、空洞化、千镇一面的发展模式。

圣地尼山特色小镇建设从“起根发苗”阶段就注重规划引领。2017年我们聘请天津大学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对特色小镇的空间布局、产业发展、建筑风貌和核心区建设进行精细规划,圣地尼山特色小镇总面积为8平方公里,按照产业布局划分了儒家文化会议博览、夫子溯源旅游、旅游服务接待、健康养生度假和田园生产服务五大区块,每个区块又从产业功能、用地布局、道路体系、景观绿化进行详细设计,进一步确定尼山特色小镇建设路径和发展方向。

坚持以特色为本,注重传统保护和创新开发,构建独树一帜、特色鲜明的文旅小镇。

特色小镇关键在于“特”,没有鲜明特色,特色小镇发展就名不副实。尼山镇的特色在于丰厚的传统文化资源。在原貌保护与创新元素结合上,我们遵循保护为先,多元融合的原则。比如在省级历史文化名村夫子洞村提升改造上,坚持保护为主,优化为辅的思路,对古宅老屋、山水草木进行系统保护,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集约节约的提升村庄设施,具备现代化功能。在产业发展中也坚持传统保护和文化创新相结合的模式,东官、西官等村庄改造过程中,规避了大拆大建,对于有历史痕迹、地域文化特色的闲置石头院落进行保护,结合“外面五千年里面五星级”的思维认知,在内部进行现代化装修改造,嫁接文化元素,成功打造“七间民宿”、“原乡民宿”等特色鲜明、独具韵味的乡村精品民宿项目。

坚持以文化为魂,传承和发展优秀传统文化,建设有品质、有内涵、有吸引力的文化圣地。

优秀传统文化是圣地尼山特色小镇建设的核心和灵魂。在小镇建设中,尼山镇突出展现“文化+特色小镇”理念,注重挖掘优秀传统文化功能,把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到产业发展、乡村建设的全过程。培育壮大文化教育产业,打造政德、师德、青少年、企业家等为主体的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培训基地;围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传播、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为契机,突出思想强农,成风化人作用,实施乡村儒学工程,常态化开展基层文明实践活动,建设民风淳善、乡风和谐的儒乡圣地。

坚持以产业为根,以尼山圣境项目为龙头,打造文化产业发展新高地。

没有强劲的特色产业支撑,特色小镇行之不远。在产业发展中,尼山镇立足省级重大文旅项目落地建设的优势,以尼山圣境为主体,坚持招大引强,持续壮大文旅优势产业。全力打造涵盖孔子朝拜、儒学体验、国学会议等功能为主的宫像朝拜旅游区,建成集文化体验、修学启智、生态旅游、休闲度假于一体的文化产业集聚区和文化度假综合体。以儒家文化养心养身为核心特色,加快推进以一村一品为风格、以乡村精品民宿为基础、以儒学+乡村旅游为业态美丽乡村经济,营造舒适静雅的田园式修学度假生活空间,打造集健康养生、休闲度假等多元功能为一体的养生度假区。

坚持以民生为重,持续强化基础设施保障,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新尼山

特色小镇建设从本质上是一项重大的民生工程。近年来,尼山整合美丽乡村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等多项资金,重点投向乡村美化、亮化、绿化等工程,全力加快农村改厕改厨,人居生活环境得到大幅改善。在产业发展和居民安置处理上,始终厘清政府、企业和群众的角色定位,通过政府主导产业规划和要素供给,企业开发投资助推产业发展,村民参与经济活动从中受益,各尽其能、各得其所,实现多方共赢和特色小镇发展的良性循环。以尼山圣境建设为例,政府通过科学规划推进黄土、东西鲁源进行旧村搬迁改造,提升人居环境的同时为产业发展提供便利,尼山公司投资开发项目壮大文旅产业,村民利用项目建设实现就业提升收入,享受产业发展的红利。另一方面,围绕群众生产生活的需求点,坚持惠民利民,大力推进“教育名镇”、“平安尼山”、“健康尼山”等工程和公共服务中心、文明实践中心等基础设施建设,在特色小镇建设中不断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二、建设成效

依于文化、兴于产业,圣地尼山特色小镇的发展是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旅产业深度融合、互相促进、相辅相成的结果。一年来,尼山在特色小镇建设上得到上级领导的大力支持,特色小镇建设成果显著。

一是产业项目蓬勃发展,彰显尼山特色。总投资27亿的尼山圣境一期项目全面建成,72米的全球最高孔子像庄严矗立;7万平方米的大学堂全面落成。今年928日试运行以来,游客络绎不绝,仅十一黄金周接待游客近10万人,经济效益达1000万元。尼山圣境二期大型文化产业综合体鲁源小镇签约落地,曲阜市首家乡镇商业综合体康龙·昌平小镇启动建设。西部田园生产服务区完成投资1600万元、涉及1.25万亩的小农水重点县项目建设,虹美小镇、尼山红葡萄田园综合体等现代农业项目焕发活力。

二是重大活动相继举办,展现圣地魅力。今年2月份,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宣部部长黄坤明同志到尼山视察,对尼山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给予充分肯定。6月份,上合组织首届媒体峰会记者行,来自14个国家的40余名与会新闻官员及外国主流媒体负责人,来到曲阜尼山圣境和圣源村体验中国传统文化。924日,2018年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秋晚会在曲阜尼山举办,是继全球华人春晚来尼山取土之后,全球目光再次聚焦东方圣地,晚会的场地、舞美设计与尼山圣境紧密结合, 吸引了全球约2亿观众。92627日,第五届尼山世界文明论坛成功举办,来自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260多名专家学者,达成了携手创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共识。为讲好尼山故事,济宁市将启动尼山世界文明论坛三年提升工程,把尼山世界文明论坛打造为南有博鳌,北有尼山的世界级著名论坛,为尼山发展成为世界级人文修贤胜地提供强大支撑。

三是加快实施文化和环境提升工程,铸造圣地品牌。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为契机,相继开展了圣源、颜母庄等6个村的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建设,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基层传播,促进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提升尼山文化软实力。通过争取上级扶持资金和项目,相继完成投资1亿3千多万的圣源大道、X079、泗水痒厂甘辛庄等道路提升工程,镇村路网、基础设施逐步完善;完成投资1500万元的圣源花溪项目建设,镇域环境持续改善;完成投资340万元的美丽乡村建设项目和投资200万元的尼山圣境周边村庄提升工程,镇公共服务中心、鲁源新村等民生项目均开工建设,群众生活环境水平显著提升。

三、经验总结

特色小镇是一个新兴事物,目前全国国家级和省级特色小镇已达2000余个,每个小镇从产业布局、发展思路和建设成效各不相同。尼山镇特色小镇在建设上虽然取得初步成效,但对比江浙地区率先发展的特色小镇仍有差距。对标先进,在特色小镇建设上总结以下几点经验:

一是“量力而行”。“罗马非一日建成”,特色小镇建设是一项长久性、系统性工程。总体规划需要完备,注重长远发展和各种功能配套,保证“规划的聪明”;在建设过程中需要的步骤应当循序渐进、严格不走形,保持“执行的老实”。

二是“一石多鸟”。特色小镇的建设要坚持与发展特色经济、促进乡村振兴,与推进城乡协调发展、优化区域空间格局,与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保护生态环境等有机结合起来。

三是“群策群力”。特色小镇建设应充分调动各个方面的积极性。既要政府引导,又要市场推动;既要专业力量主导,又要社会力量支持。要实现特色小镇长久发展,需广泛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参与建设,特别是采取行之有效的方式鼓励群众参与其中。

四是“互利共赢”。特色小镇建设要平衡各个方面的利益关系,切实贯彻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则,注重保护原住民的既有利益,还要通过机制性措施使其参与工程建设和利益分配。

分享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