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具特色的农业旅游资源

日期:2018-11-05 15:36 浏览: 来源:曲阜市石门山镇

石门山镇区域属暖温带大陆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其特点是春季多风,雨少易旱;夏季温热,多雨易涝;秋季天高气爽,旱涝相间;冬季寒冷干燥,雨雪稀少。多年平均气温13.9℃,最高气温41℃(2002年7月15日),最低气温-18℃(1972年1月26日),全年平均无霜期210天,平均初霜日在10月20日,平均终霜日在4月15日,年平均日照2389小时,大于10℃的积温4557.8℃。多年平均降水量672.1毫米,最大年降雨量1179.3毫米(1964年),最小年降雨量430.9毫米(1989年),差值748.4毫米,最大值为最小值的2.74倍。按频率计算,丰水年(P=20%)799.8毫米,平水年(P=50%)645.2毫米,偏枯年(P=75%)551.1毫米,枯水年(P=95%)443.6毫米。降水年由分配多年平均6~9月份506.8毫米,占全年降水量的75.4%,枯水期8个月,占24.6%,形成了年际变化大,年内分配不均的特点。区域夏季多东南风,冬季多西北风,年平均风速2.2m/s,年最大风速15.7m/s。多年平均蒸发量1655.10毫米。

境内河流主要有崄河、衡庙河与郭泗河,流向自北向南。境内水库、塘坝众多。建有水库23座,包括韦家庄水库、河夹店水库和梨园水库3座小(一)型水库以及20座小(二)型水库,总库容1380万立方米,年实际供水能力450万立方米;建有塘坝85座,总库容236万立方米,年实际供水能力50万立方米。北部山区地下矿泉水资源丰富,储量大、水质好,现已经青岛权威机构检测,水质已经达到国家矿泉水标准。

依托农林资源优势,对“果篮子”经济农产品进行有效的儒家文化包装,充分体现特色农业生产与观光旅游的有机结合,以石门山国家级森林公园、玫瑰庄园、牡丹花海、汇鑫现代农业、乐善庄园等项目为主体,将山、林、果、牧等优美自然、人文景观有机的结合起来,开展鲜果采摘节、民俗农家乐、风情度假游等多种生态旅游项目,全力打造“山、林、果、牧”四位一体的生态型旅游产业。

充分利用北部山区2000亩的板栗基地、2000亩山楂、桃、枣基地、中部的3000亩的黄金梨和15000亩的草莓基地、南部的3000亩的葡萄基地等农业资源,大力开展生态农业自摘、自采、镇村农活体验等丰富多彩的旅游活动。另外,我镇的葡萄、黄金梨、草莓等产品均已取得国家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并申请注册了“石门山”商标;马铃薯、草莓两个产品申请了国家绿色食品认证。

石门山有着悠久的中药种植传统,镇域内近40平方公里丘陵山地,非常适宜种植黄芪、甘草、金银花、党参、丹参等中药材,产量及品质均得到专业部门认可(因当时产品外销不能得到保证从而未能大面积持续发展)。现镇域内周庄村、大庙村、黄沟村等地均有金银花、党参等种植基地。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