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全市小麦秋种,主推了规范化播种、宽幅精播等配套技术,狠抓深耕、适期适量播种、播后镇压等关键技术措施落实,总体播种质量好,已出苗地块出苗率高,缺苗断垄现象轻,苗情好于往年。同时,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是进入9月下旬以来,全市没有有效降雨,10月13日之后播种的地块尽管底墒充足,但播种层墒情严重不足,出苗困难或出苗不整齐。二是部分地块播量过大,有冬前旺长隐患。三是部分地块整地质量差,坷垃多,缺苗断垄现象比较严重。四是部分地块地下害虫为害较重。
针对当前小麦苗情、墒情和虫情,冬前管理的主攻方向是因地施策,力争苗情均衡,培育冬前壮苗,确保安全越冬。重点应抓好以下关键措施:
一、种足种好晚茬麦,扩大种植面积
我市从11月初到小麦越冬期,仍有大于零度积温250~270度。11月20日前播种仍能达到出苗标准,俗称“一根针”,之后播种的不能正常出土,俗称“土里捂”。未能在10月份正常播期播种的地块仍可播种,种植“一根针”、“土里捂”小麦,只要播种量足够,正常田间管理,照样可以获得亩产500公斤左右的产量。播种时要选用多穗型品种,亩播种量20~25公斤,播后小白龙适量灌水或喷灌,没有水浇条件的雨后抓紧借墒播种。
二、查苗补种补栽,确保苗全
苗全苗匀是小麦高产的关键。出苗后要及早检查出苗情况,对缺苗断垄地块及时采取补种或补栽措施。补种时间越早越好,先将种子温水中浸种5~6小时,然后开沟播种,播种层墒情差的要适量浇水确保出苗。补苗地块于小麦三叶期后疏密补缺,栽植深度以“上不埋心,下不露节”为宜。补苗后踏实浇水,后用表土覆盖,保苗成活,也可结合浇冬水,先栽后浇水。
三、分类管理,促苗情均衡
10月13日之后播种的地块抓紧浇“保苗水”,促种子发芽,保出苗均匀,增低位大蘖。浇水后,要注意适时划锄,破除板结。
丘陵坡地旱地麦田和整地质量差、坷垃多、秸秆还田质量不高、未浇“蒙头水”的平原区地块要尽早镇压一遍,压碎坷垃,弥实裂缝,踏实土壤,使麦根和土壤紧实结合,提墒促根下扎,提高抗旱和冬季抗寒能力。提倡采用自走式镇压机,以提高镇压效果和作业效率。
播种量过大冬前旺长地块要视旺长程度,于11月中、下旬机械镇压麦苗2~3次,既控地上继续旺长,又踏实土壤,防冬季透风冻根。用自走式镇压机镇压旺长麦苗效果更好、效率更高。也可采用叶面喷施壮丰安、矮脚虎等化控剂的方法控制冬前旺长。
四、适时除草治虫,防控草害虫害
小麦3叶后越冬杂草大部分已出土,草小抗药性差,是进行化学除草的有利时机,一次防治基本能够控制麦田草害,且对后茬作物影响小,要抓住这一有利时机适时开展化学除草。对以播娘蒿、荠菜、婆婆纳等阔叶杂草为主的地块每亩用30%苯•苄可湿性粉剂 15克+56%二甲四氯钠可湿性粉剂30克,或10%苯磺隆可湿性粉剂15克+5%双氟磺草胺悬浮剂15毫升+10%唑草酮可湿性粉剂12克进行防治。对以野燕麦、雀麦、早熟禾、硬草等禾本科杂草为主的地块,选用7.5%啶磺草胺水分散粒剂、70%氟唑磺隆水分散粒剂、精噁唑禾草灵或炔草酯进行防治;对以节节麦禾本科杂草为主的地块选用甲基二磺隆进行防治(要注意环境条件及使用方法,避免药害)。双子叶和单子叶杂草混合发生的麦田可用以上药剂混合使用或选用含有以上成分的复配制剂进行防治。化学除草对水量要足、剂量要准,要严格按照产品说明书推荐的亩用量取用,严禁超量使用,一般亩对水量为30~40公斤。禁止使用氯磺隆、甲磺隆、胺苯磺隆等残效期过长的除草剂,以防对下茬玉米、花生造成药害。
苗后有金针虫发生地块要及早用辛硫磷颗粒剂撒施后划锄浇水。防治小麦纹枯病、茎基腐病、根腐病、红蜘蛛、蚜虫等病虫害,每亩用43%戊唑醇悬浮剂30毫升或10%已唑醇悬浮剂50毫升;加1.8%阿维菌素乳油30毫升或40%毒死蜱乳油50毫升,对水20~30千克喷雾。
五、浇好越冬水,预防冬季冻害
越冬水是确保麦苗安全越冬、早春肥水后移的一项重要措施,还可以沉实土壤,分散坷垃,并利用冻融交替有效改善冬春地表物理结构,免春季划锄。有水浇条件的地块提倡普浇越冬水,特别是整地粗放、坷垃较多及秸秆还田质量不高的地块更要浇好越冬水。浇越冬水的适宜时间是11月下旬至12月初。浇水时间过早土壤板结裂缝严重,浇水效果变差。
六、加强监管,严禁羊群啃青
部分区域冬前和冬季麦田都有羊群啃青现象,应引起高度重视。羊群啃青既加重冬季冻害,又严重影响正常返青生长,减产严重。要进一步提高对羊群啃青危害的认识,做好宣传,加强监管,杜绝羊群啃青现象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