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息陬镇精神文明创建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市委文明办的大力指导下,立足“千年儒韵息陬·春秋文旅新城”定位,牢牢把握“率先领先,走在前列”总基调,深入实施“工业立市”战略,以“转型振兴工业经济”为目标,以“五个一”工程为总抓手,坚持“十条线”协调推进,唱响时代主旋律,打好发展主动仗,使我镇精神文明建设活动呈现出形势喜人、成效显著的良好发展态势,为全镇的经济发展、社会和谐稳定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思想保证和舆论支持。目前,我镇已荣获国家级生态乡镇、山东省首批“乡村文明行动”示范乡镇、山东省旅游强乡镇、济宁市卫生镇、济宁市文明镇、济宁市社区建设示范乡镇等称号。
一、强化领导,夯实责任,精神文明创建工作机制健全
镇党委、政府始终把精神文明创建工作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列入到全镇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中去思考、去谋划,主动融入到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的各个方面。一是制定规划。经过深入调查研究,年初制定《息陬镇2017年十条工作线包保分工方案》,将文明镇村创建作为一条工作线,力争今年先行创成“省级文明镇”,逐步创成“全国文明镇”,并围绕创建目标,制定工作规划,把精神文明创建工作任务分解到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建设等各个领域,量化目标要求,确保精神文明创建工作有序开展。二是加强领导。为进一步加强精神文明工作的领导,调整充实精神文明创建工作领导小组,成立了由党委书记为组长,党委副书记、镇长为副组长,党委副书记为分管,党委委员具体抓落实,宣传办、团委、妇联、科技文化站、综治办、美丽办、计生服务站、财政所等部门合力抓的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创建办公室,并选调了两名政治素质高,大局意识强的青年骨干充实到创建办,切实做到机构人员到位。三是健全机制。加大投入力度,把精神文明创建经费列入年度财政预算内容,确保正常的经费开支和文化设施建设经费,使常规工作有经费运行、重点工作有经费支持、重大活动有经费保障。同时,把精神文明创建成效与评先评优相挂钩,把精神文明创建成效是否突出作为开展党建“争先创优”活动的重要内容。严格岗位责任制,强化动态管理,形成党委统一领导,各部门、各单位齐抓共管、各负其责的工作体制和机制,为做好精神文明工作提供强有力的制度保障 。
二、狠抓教育,注重宣传,精神文明创建工作氛围浓厚
一是加强镇机关干部的思想政治教育。镇党委高度重视机关干部的思想教育问题,把机关干部的教育工作列为群众教育的先头工作来抓,以创建学习型乡镇活动为载体,利用“廉洁早课”、机关干部素质“晨练”、“党章党规党纪大讲堂”等学习平台,对党员干部进行警世教育,陶冶思想道德情操。二是发挥党员在思想建设中先锋模范作用。开展支部书记素质提升年活动,创新启动“1+1+3”标准考核支部书记,打造党建新品牌,激发党建新活力,释放党建新效益;配齐配强管区工作人员,列支管区办公经费,固定管区办公场,实行周一管区例会常态化,让每个党员在发展经济、创建文明、服务群众中有所作为,体现出模范性、先进性。三是大力开展群众性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切实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全面提高全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大力倡导移风易俗工作,充分利用善德义举四德榜,在群众中广泛开展评选“五好家庭”“文明示范户”、“新农村、新家庭”户、“好媳妇、好婆婆”等系列活动,以贯彻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为重点,坚持以人为本,正面教育,扎实开展以“诚实守信”为主题的道德教育活动,镇村通过学习讲座、专题宣讲、制作标语、文艺演出等形式,使20字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和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的规范要求家喻户晓、妇孺皆知,全镇上下形成良好的道德建设氛围。同时以先进典型、先进事迹和高尚精神鼓舞人,以身边事教育和感召广大群众崇尚道德,为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社会环境。四是注重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教育。春秋中学、镇中等学校常态化开展素质教育课程,每月举办1次报告会,内容涵盖党史、国史、法律、安全、心理生理健康、政治理论以及“崇尚科学、反对迷信”、“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珍爱生命、远离毒品”、“防震救灾”、“文明出行 ”等。
三、突出重点,整体推进,精神文明创建工作持续深化
坚持把精神文明创建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紧密结合起来,按照“二十字”方针要求,以“彬彬有礼道德城市”建设为载体,以人居环境、乡风民风、文化生活“三个美起来”为抓手,着力培育新农民、营造新环境、倡导新风尚、发展新文化、探索新机制,把精神文明工作融入于新农村建设各项工作:一是加大美丽乡村建设。第一时间召开镇级巩卫创文暨城乡环卫一体化推进会,制订出台《息陬镇关于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考核的暂行办法》《关于“巩卫创文”“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问责暂行办法》,明确标准要求,落实责任;按照“各具特色、因地制宜”的原则,切实打造“连点成片、连片成线、连线成带”的绿化格局。目前,北元疃、北夏宋、大辛庄等村完成村内“高标准”绿化工作,栽种各类花卉苗木55万余株。二是发展绿色观光农业。南部山区建设开发加快,土地整治及违法、违规砖窑清理工作稳步推进,南部山区自然环境明显改善。农高园的清障、建设工作取得重大进展。目前,山东儒源春秋耕读文化有限公司投资的儒源春秋耕读文化体验园项目,协商洽谈完成,正在选址中;山东百誉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投资高档农业发展项目,已确定投资地块,签约投资合同。三是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推进文体设施自然村全覆盖,提高农村文化大院、文体设施、农家书屋、“孔子学堂”利用率,实现广场舞队伍行政村全覆盖;“四德工程”持续深化,道德模范评选活动有声有色。四是推动“党建示范片区”建设。结合美丽乡村、环境综合整治等工作,对北元疃、南夏宋、北夏宋等村活动场所进行强化提升;按照“三规范一整治”的要求,对南元疃、西夏侯2个村级活动场所进行新建提升;党建片区内的北夏宋、西夏宋、南夏宋完成道路铺设4000余米;依托息陬历史、乡土文化,在一张曲、二张曲建设“古鲁”传统文化教育体验街区。
四、创新载体,寓教于乐,提升新的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坚持以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提高群众文化素质为宗旨,广泛组织开展了群众喜闻乐见的文体娱乐活动。近年来,举办的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百场大戏进农村”、“人人唱村村演”、免费电影放映工程、“人人唱 村村演”广场舞大赛、“三八”登山、“五四”“六一”文艺汇演、“七一”朗诵比赛和中小学举办的“我爱祖国”有奖征文等活动,极大的丰富了全镇人民的节日生活。庄户剧团、曲艺展演、民间编制技艺、剪纸技艺成了群众的业余生活的文化大餐。村志的编撰、乡村记忆馆的建立更是留住了老百姓内心深深的乡愁。
五、注重民生,统筹推进,全力以赴发展社会各项事业
在工作中始终把群众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解决群众最关注、与群众切身利益最密切的问题,作为文明创建的着力点,把好事办实,把实事办好,切实做到组织活动要看群众需求,选择抓手要让群众认可,解决问题要让群众受惠。一是全力以赴抓好全民创业。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工程,针对未就业的不同群体,分类实施就业创业培训工程,开展群众性创业创新“大比武”活动,营造出日益浓厚的全民创业氛围。今年,全镇共新增各类创业主体188个,实现创业带动就业542人次。二是大力发展教育医疗卫生事业。今年中考500分以上的学生51人,其中春秋中学40人、镇中学11人,连续四年高分率居各镇街之首;出台《息陬镇惠民医疗专项基金管理办法》,实行70岁以上老年人免费就医;推进“一村一医”工程,实现基本药物零差价销售,常态化开展全民免费健康查体,困难家庭大病实行全报销。三是认真开展扶贫救助工作。为16户贫困户申请临时救助,为135户重大疾病家庭申报大病救助,为5户因意外事故损失巨大的家庭申报困难救助,对34户改造后危房进行验收。上半年,全镇走访慰问困难家庭823户,共计1743人。四是稳步推进社会保障工作。持续做好劳动就业工作,办理就业失业登记证110人次,失业登记120人次,一次性创业补贴35人次;发布各类招聘信息400余条,接受就业咨询130人次。五是完善综治阵地建设。牢牢树立“平安为第一责任、稳定为第一保障”的观念,实现全镇社会和谐、平安稳定。3月份,息陬法庭投入使用;总投资173.5万元的息陬派出所,现已进入工程收尾装修阶段;标准化推进镇村两级综治中心建设。六是健全视频监控体系。对视频监控进行全面升级改造,健全监控网络体系,拓展“天网”工程,实施视频监控“三补”工程,为27个行政村配备“警务助理”。目前,全镇共有高清视频探头746个。通过共同努力,全镇上下基本形成内外和谐、上下和谐、人与社会和谐、人与自然和谐的良好局面。
尽管我们在精神文明创建和社会各项事业作出了很大的努力,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与上级党委的要求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主要表现是:一是没有认真总结和培育典型,亮点不够突出;二是工作创新思路不够;三是各行政村和各单位的精神文明创建发展程度不均衡。这些情况都有待于我们在下年的工作中加以改进。为了使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能够扎实开展起来,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还应继续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1、进一步加强思想道德建设。要按照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要求,在今年“创先争优”所形成的良好局面的基础之上,要求全镇党员干部认真学习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公民基本道德规范为重点,以公民道德建设实践活动为突破口,通过在纪念日、重大历史事件纪念日采取重温入党誓词、参观展览、座谈会等形式,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教育活动和纪念活动,从而更加有效地对全镇广大的人民群众进行思想道德建设教育。
2、 进一步营造精神文明建设的氛围。一是要借助好新闻媒体和发挥好宣传阵地的作用,运用形式多样的宣传方式,剖析陋习危害,提高群众认识;二是以净化、美化家园为重点,积极开展清洁家园、环境整治等活动;三要广泛发动,全民参与,共同营造精神文明建设的氛围。
3、进一步抓好“文明村”、“文明单位”创评工作。各村、各单位要以“服务人民 奉献社会”为宗旨,不断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强化内部管理,提高广大干部职工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服务素质,深入开展“文明单位”、“文明村”创建活动。已获得“文明单位”、“文明村”称号的单位和村,要做好巩固、审核工作,力争向更高层次发展。
4、进一步抓好保民生保稳定促和谐工作。坚持发展为民、执政为民、服务为民的理念,着力民生民心,构建和谐平安文明的新息陬,营造出“风正气顺、人和业兴”的良好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