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陵城镇不断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按照“工业立镇、产城一体,区镇融合,创新发展”的工作思路,努力转方式调结构、提增速扩总量、优生态美环境、惠民生保稳定,实现了全镇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全面快速健康发展。
(一)坚持规划先行,突出高点定位,打造个性特色“新”乡镇。
规划布局是城镇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进一步发掘城镇潜力的基础保障。为此,我们委托设计院制定了《陵城镇控制性详细规划》,进一步合理布置城镇发展格局,明确了城镇发展思路和发展定位,加快域内教育园区、高新区、新型农村社区和现代休闲观光区建设,推动产业向园区集中、人口向镇区集中、居住向社区集中,努力将陵城打造成为绿色集约低碳智慧新型小城镇。
(二)创新发展思路,突出产业支撑,打造镇域经济“强”乡镇。
陵城镇为工业主导型乡镇,近年来,我们坚持招商引资“天字号”工程不动摇,不断加大招商引资工作力度,优化镇区发展环境,累计招引工业项目60余个,总投资额突破30亿元,天银集团、天利药辅、合和五金等一批重点项目相继落户,为全镇经济社会发展持续注入新动能。截至目前,在辖区注册的企业数量增长到800余家,其中规模企业39家,初步形成了以汽车零部件、医疗器械、生物医药及新型材料等为主导的产业集群,在一批重点项目的有力带动下,镇域经济强势发力,地方财政收入等主要经济数据逐年攀升,有力促进了小城镇快速发展。
(三)明确工作重点,突出环境优化,打造生态宜居“美”乡镇。
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加快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依托苗圃、葡萄等特色产业,发展规模农业,农业产业化面积突破1.7万亩,培育良友工贸、康利源等农业龙头企业4家,农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80余家,农业总产值年均增长7.3%以上。
围绕农村环境的净化、绿化、美化与亮化,深入推进美丽乡村建设。镇村两级不断加大资金投入力度用于开展镇域环境综合整治,实现了美丽乡村建设的常态化、机制化和长效化。依托济宁市美丽乡村县级示范片区,打造美丽乡村平原观光示范带,在济宁美丽乡村示范示范片区考核中,连续2年位列县级片区第一名。扎实推进绿化提升工程。以每年的全民植树节为契机,扎实开展绿化提升工程。推进“厕所革命”,实施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改造工程。投资100万元建设垃圾处理站1处,对生活垃圾采取“村收集、镇运输、市处理”的方式,实现农村环境整治常态化和农村环卫保洁市场化运作,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
(四)提升服务水平,突出民生建设,打造和谐幸福“好”乡镇。
坚持以人为本,牢固树立“百姓至上”的工作理念,加快推进各项民生工程建设。提升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水平。累计投入及争取上级资金1.1亿元,实施并完成了高新区路网及园区供电线路改造提升、孔子大道西延、马曲高压线路改造、第三污水处理厂建设及污水管网铺设、镇驻地改造、高新区基础设施提升等十多项重点工程。截至目前,辖区内由地方投资建设的高等级公路里程达到40公里,面积118万平方米,形成了“六纵五横”的道路交通网络,主要道路机扫率达到100%。完善村际连接线、生产路建设,实现了“村村通”、“户户通”和村内主街亮化全覆盖。
不断改善群众居住生活条件。因压煤搬迁和社区改造,全镇纳入合村并点及农村社区的村庄达到12个,惠及近2万名群众,约占全镇农业人口的1/3。其中,正在建设的崇文、迎宾、红庙三个社区共涉及9村1.4万余名群众。以济宁学院为中心,打造精品商业居住聚集区,全面推进春秋壹墅、东方御府、水岸雅居、春秋华庭等大型房地产项目建设,目前已建成和在建商业小区面积达到300万平方米以上。充分保障辖区群众生产生活。推进圣城水务、富弘燃气、圣方热力等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转,实现水、电、气、暖、宽带、有线安装铺设入户。全镇森林覆盖率和绿地率分别达到35%和34%,拥有蓼河水利风景区和沂河植物园2处大型公园绿地;拥有一级甲等医院1处,村(社区)卫生室26所;拥有本科院校1所、中学1所、小学7所、九年一贯制学校3所、幼儿园12所,其中省级规范化学校2所,省级规范化幼儿园1所。建成便民服务中心和国家三星级敬老院各1处。
提升城镇精细化管理水平。采取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在驻地商业街及主要道路保洁和管理实现了市场化运作。强化执法队伍建设,对占道经营、广告牌匾不统一、车辆乱停放、乱搭乱接等情况实现了常态化整治。围绕社会治理,以安全生产、矛盾化解、移风易俗、“扫黑除恶”、“禁毒铲毒”为内容,净化社会风气,维护社会稳定,全力营造安定和谐的社会氛围,不断增强全镇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