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阜孔子湖正式命名"国家湿地公园"

编辑:王大鹏 来源:中国曲阜网 浏览: 日期:2017-12-28 17:24

    12月25日,国家林业局印发《关于2017年试点国家湿地公园验收情况的通知》,公布全国84处试点国家湿地公园通过验收。曲阜孔子湖国家湿地公园(试点)作为其中之一,顺利通过层层实地验收评估,正式命名“国家湿地公园”。
    十九大报告全面阐述了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力度、推进绿色发展、建设美丽中国的战略部署。近年来,我市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不断加大对孔子湖国家级湿地公园保护恢复力度,全力呵护修复“地球之肾”……。
    以人为本 保护“地球之肾”。湿地具有涵养水源、净化水质、调节气候、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持碳循环等多种巨大的生态功能,被称为“地球之肾”,国际国内通常把湿地与森林和海洋并称为地球三大生态系统。湿地公园是在此基础上,建有一定规模的旅游休闲设施,可供人们旅游观光、休闲娱乐的生态型主题公园。
    孔子湖国家湿地公园规划总面积为1505.2公顷,其中湿地面积1093.8公顷,占总面积的72.7%,主要由库塘湿地、沼泽湿地型组成。为做好保护工作,我市坚持以人为本,将湿地公园划分为生态保育区、恢复重建区、宣教展示区、合理利用区和管理服务区五个功能区进行保护利用。成立了正科级的湿地公园管理机构——曲阜孔子湖国家湿地公园管理处,出台了《山东曲阜孔子湖国家湿地公园管理办法》;制定了湿地公园管理制度:《孔子湖国家湿地公园管理制度》、《巡护管理制度》、《监测管理制度》、《野生动植物保护管理制度》、《生态保育区保护管理制度》及湿地公园管理处各科室职责和工作制度等,目前公园内丰富的水资源与物种资源鸥水相依,湿地文化与儒家文化相得益彰,自然景观独特、生态系统完整、文化特色鲜明的国家级湿地公园已日趋完整的展现在广大游客面前!

建设恢复 遵循“顺其自然”。孔子湖国家湿地公园自2013年1月被批准试点以来,湿地公园在湿地保护、修复、管理和建设等方面做了一些工作:
    ——利用春季绿化、雨季造林、小渊基金项目等,对园区的山体进行了绿化,面积达2000多亩,投入资金3000万元。
    ——湿地植被修复、栖息地保护恢复工程。在夫子洞河、田黄河、张马河3条流入湖区河流及湿地公园的恢复重建区,通过建生物岛、生物塘、退耕还湖、栽植芦苇等进行湿地修复1000亩;栽植浆果植物、蜜源植物等近200亩,为鸟类提供食物,为园区动物提供栖息地。
    ——在东官村西南和西官村古建筑前进行湿地景点景观重点打造。工程建设内容有亲水木栈道、观鸟(观景)亭、连塘水系(塘)、宣教牌展设、游步道、绿化植物栽植等。
    ——安装了水质监测等监测设备;与曲师大合作,建立了科研基地。
    ——投入资金1000万元,对环湖路进行拓宽、修补、绿化、亮化等,建设了科普宣教中心,布设了湿地公园牌示系统、解说系统等。

    细心呵护 打造“山水长廊”。由于独特的地理环境,我市湿地依山傍水,为库塘湿地和河流湿地并存,这样的景观,既表现为“近自然”,更体现为“山水交融”。
    为使“山水交融”的绿色长廊永固,我市加大了对湿地公园的管理力度,依法打击各种违法行为,不断强化对湿地公园的恢复保护。
    ——开展了湿地公园及其湖泊流域服务行业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实现每年产生的餐厨垃圾得到分类资源化、无害化处置。
    ——实施了湿地公园区域村庄连片环境综合整治工程,用“沉淀塘+氧化塘+两级表流湿地+稳定塘”工艺,实现水质净化目的。
    ——开展了联合行动,对湖区内的养鱼网箱、公园周边的采砂点进行了集中清理,关闭了一批湖区流域范围内不能够达标排放的小企业、小作坊,保障了湿地公园水质和生态的安全。
    ——实施了日常巡护和土壤环境保护,减少农药使用,降低面源污染。

    绿色环水、碧水绕岛,鸟唱虫鸣、天人合一,这样的和谐生态画卷,正绘成在孔子湖国家级湿地公园生态建设中!

分享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