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从山东省关工委成立25周年暨全省关心下一代工作表彰大会上获悉,曲阜市关工委获得“全省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近年来,曲阜市关工委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关心下一代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以开展“基层组织建设年”为契机,以“党建带关建”为统领,以“八有”创建为抓手,创新推广“关工委+”模式,有力推动了曲阜基层关工委工作的全面提升。
助推基层关爱工作科学发展
“关工委+”的理念就是借力融合发展,借力群众文化、社区服务、团队教育、老干部党建、企业工会、老年社团等工作,通过机制、硬件、人才、活动的联建共享,健全完善关爱阵地,激发“五老”工作活力。关工委紧扣关爱工作与群众文化、社区服务、老干部党建、团队教育、工会工作、老年社团六项工作的结合点,充分利用镇街文化站、社区服务中心、老干部活动室等现有场所与资源,创新推广了“关工委+文化站、关工委+社区服务中心、关工委+团队活动室、关工委+老干部活动室、关工委+职工之家、关工委+老年社团”的“六+”模式,对于破解基层关工委“空运转”“形式化”的难题进行了有益探索。在镇街大力推广“关工委+文化站”模式。
倾力帮扶服务青少年成长成才
在传承创新中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一是营造教育氛围。建设了孔子名言一条街、论语碑苑、“仁义礼智信”主题公园等传统文化建筑与场所,录制播放《一起学论语》电视节目,教学楼、教室、道路都冠名《论语》词句,营造了“校校孔子像、班班论语章、处处经典句、园园溢书香”的良好氛围。二是构建教育载体。成立“五老”讲师团,实行“一校一国学导师”“一村一儒学讲师”,组建“国学经典教育联盟”,开设“儒风少年国学课堂”。编印了《杏坛魂》等一批传统文化教育特色校本教材,开足书法、国画、民乐等传统才艺课程。三是创新教育方法。探索出了“六艺大课堂”“传统游戏”等寓教于乐的教育新途径,定期举办“开笔礼”“成人礼”“启蒙礼”等实操古礼活动,充分利用儒源儒家文化体验基地、国学院等100多家传统文化教育场所,每年培训市内外青少年10多万人次。四是践行传统美德。开展“明礼仪 提素质”志愿服务活动,引导学生告别“不文明行为”,提高综合素质。连续三年开展“美德少年”“励志少年”评选活动,涌现出了110名典范,感召、激励着少年儿童践行传统美德。
立足精准帮扶、关爱弱势青少年群体。一是用活关爱阵地。创新“四点半学校”建设,利用社区图书室、文化室和义工等现有资源,开辟满足功能需求的活动场所,目前全市“四点半学校”达45家。在全市44个留守儿童活动站推行“代管家长”制,建立起一支600余人的“五老志愿者代管家长”队伍,组织开展“手拉手、同读书、共成长”“老少牵手十百千”等关爱活动300余场次。二是聚力济困助学。多方筹集爱心资金1920余万元,科学规划、组织、实施救助帮扶活动。基层关工委发动1000余名“五老”参与到“牵手关爱”“爱心鸡蛋”“圆梦助学”等活动中,救助困难家庭少年儿童8000多名。三是扎实推进“关爱明天·普法先行”活动。组建基层青少年法制教育宣讲团,及时更新法制副校长,每年都要举办法制宣讲230余场。620名“五老”活跃在405个村居(社区)“和为贵”调解室中,每年参与调解、帮扶涉及青少年案例100余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