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鲁城街道办事处民族小学在山东省人民政府第七次全省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被授予“全省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称号。多年来,鲁城街道民族小学高度重视民族团结进步工作,全面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扎实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工作。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确定了以“走近民族文化,实现中国梦”为主题,从氛围熏陶、常规工作、活动引领、民族体育文化课题、家校携手几个方面对师生进行民族团结教育,让孩子们从小走近民族文化,了解祖国,热爱祖国,实现“中国梦”。
一是加强校园民族文化建设,营造氛围。学校校园文化建设时时处处体现民族文化教育氛围。整个校园分主题设置校园环境文化。操场布置了具有民族特色的体育民族文化墙。“走近民族文化”分期设置不同主题,有民族简介、民族服饰、民族饮食文化等,加强学生对各族民族文化的了解。教学楼每一层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布置了鲜明的主题文化。一楼是传统文化唐诗,二楼是中华民族英雄,三楼是宋词文化,让师生时刻浸润在祖国经典传统文化中。综合楼分主题设置了楼层文化,一楼为“骄傲中国”,让同学们从小具有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培养热爱祖国的优秀品质。二楼为“走向世界”,激励同学们从小放眼世界,刻苦学习,为祖国的繁荣昌盛做出贡献。同时,校园文化与课程相结合,编订了《爱我民族》校本教材,弘扬民族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课程内容包括:民族礼仪、饮食文化、民俗风情、民族英雄、名胜古迹、走近孔子。从学生入学起,有计划、分步骤对学生进行民族文化启蒙教育,弘扬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目前,学校形成了浓厚的民族文化氛围,起到了时时处处育人的作用,引领师生热爱祖国,教师从扎扎实实工作做起,学生从努力学习做起,努力做最好的自己!
二是融入德育常规工作,润物无声。学校充分利用少先队活动、升旗仪式、专题讲座、黑板报、学习园地等载体和窗口,按照学校、级部、月份分成不同活动主题,将民族文化教育与德育常规活动有机结合。充分发挥地域优势,开设民族文化社团,让学生了解我国五十六个民族不同的风俗习惯,尊重民族习惯,与同学友好相处。
三是活动引领,增强民族团结意识。学校充分利用团队活动,丰富民族团结教育的形式:“民族团结,共建美好家园”手抄报,让学生深入理解民族团结的意义;观看民族团结影视作品,学唱歌曲《爱我中华》,提高学生民族团结意识;各班利用班会课,开展“我身边的民族团结人物事迹”演讲活动和“我的梦想”主题班会;开展“祖国在我心中”征文活动、歌咏比赛;开展“知我中华,爱我中华”的黑板报评比活动;组织开展“56个民族是一家”的国旗下讲话;开展民族手工艺作品制作比赛等活动。开展阳光大课间特色活动,在《爱我中华》的优美旋律中,孩子们跳起了民族舞,受到热爱祖国的思想教育,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在“马兰开花二十一”的快乐童谣中,孩子们快乐地跳起皮筋,感受到了祖国传统文化的无穷魅力。
四是研究开发《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传承与发展》课题,提升民族体育文化。学校结合地处曲阜市西关大街回族聚居地的实际情况,开展了穆林扇、方棋、毽球、推铁环、跳绳等回族体育活动,研究开发《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传承与发展》课题,传承和发展适合小学生的传统少数民族体育项目,让孩子们在活动中去尝试,并大胆想象、实践,激发创新的火花,感受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活动。
五是加强家校联系。家长与学生共同布置教室民族文化,有京剧脸谱、中国汉字、手工剪纸等内容,将祖国优秀传统文化根植于每一位公民的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