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城街道"传统文化+ "激活经济社会发展潜力

编辑:孔颖 来源:鲁城街道 浏览: 日期:2015-12-29 09:00

  初冬时节,走进鲁城街道林前广场,两旁的古玩、字画、篆刻、楷雕等店铺林立,古色古香的传统建筑和曲阜历史悠久的儒家文化、绚丽多彩的民间艺术有机融为一体,成为我市最具地方文化特色的大型商业步行街。近几年,鲁城街道依据“互联网+”发展理念,探索“传统文化+”发展模式,统筹做好传统文化及相关产业的融合发展,将传统文化植入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文化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
  文化产业,提速经济发展。夫子宾舍是鲁城街道重点培植发展的代表性文化产业项目,集餐饮住宿、家教文化体验于一体,让游客在住宿的同时体验十六家名门望族的家风家训。“在曲阜住在这样的酒店里,处处能感受儒家文化,我觉得不虚此行。”浙江游客张先生感概地告诉记者。在抓好旅游服务的同时,鲁城街道积极招引文化主题酒店入住,并按照“一店一文化”主题对酒店外观、装潢、陈设、餐饮、客房、服务等进行全方位改造。阙里宾舍、曲阜国际酒店、孔府北苑等儒家文化主题酒店在做好餐饮住宿的同时,还涉及旅游演艺、儒学培训、文化体验等领域,让顾客在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等方面都能感受到儒家文化气息。
  文化创新是鲁城街道文化产业出现的新变化。全街道拥有各类文化经营商户3000余家,文化骨干企业10余家,相对固定从业人员近5万人。投资6亿元建设的孔圣文化园,拥有入选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琉璃瓦制作工艺和山东老字号“御圣公”两大品牌;下辖琉璃瓦厂、古建公司和美术陶瓷厂,企业通过自主创新和文化规划、资金投入等举措,与山东省艺术学院联合开发了十余款孔子文化品牌琉璃艺术品;去年还走出国门,高质量完成了法国熊猫馆、乌克兰休闲亭的建设,将具有中国特色的精品建筑推向了国际市场。同时街道还出台优惠政策、拿出扶持资金,进行金石篆刻、碑刻拓片、楷雕工艺品、布老虎等特色文化旅游产品策划、包装、生产、认证、促销,打造高附加值文化产业,不仅带动了经济发展,还提升了城市品位和居民理念。   
  文化与城建和基层管理融合,不断提升城市魅力。投资4800多万元完成了仓庚路、池涯、周公庙等十大片区的仿古改造,打造了白墙、青砖、灰瓦明清风格的古城风貌。在26个社区建起了涵盖国学经典、家庭美德、职业道德和社会公德的国学文化墙,把传统文化引入到居民日常教育管理中。从传统文化中的“孝”字入手,借助孔子学堂开展孝德教育培训,要求家家让老人住上房,并把住上房作为村里评先树优或停发赡养人福利的有力证据。同时26个社区每月评选一次好媳妇、好婆婆、鲁城好人和四德模范,在善行义举四德榜上公示,引领群众崇德向善。
  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方面,鲁城街道初步构建了覆盖辖区、便民惠民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26个社区全部设立了农家书屋和文体广场,打造了15分钟文化活动圈和10分钟体育健身圈。投资200余万元为社区配置了远程教育设备,建立了信息资源共享室。依托“人人唱村村演”百姓文艺平台,举办各种文艺演出2000多场。
  通过“传统文化+”模式,把地方文化培育与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不断提升文化产业的创新力和生产力,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经济文化融合发展新常态,为街道的经济发展提供了不竭的动力。(张磊)

分享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