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委组织部来我市专题调研第一书记"1+1"工作

编辑:孔颖 来源:市委组织部 浏览: 日期:2012-02-22 18:21

  2月20日,省委组织部研究室主任彭子良带领调研组来我市专题调研座谈第一书记“1+1”制度实施情况。济宁市委常委、组织部长何思清,曲阜市领导李长胜、杨凤东、李玲、马建国、段德柱参加有关活动。
  调研组一行先后深入到息陬镇北元疃村、西终吉村、陵城镇红庙村、曹庄村、书院街道宫家村,认真听取了村第一书记工作情况介绍,详细了解了第一书记在村工作、管理、督导、考核等相关情况。下午,召开了第一书记工作座谈会,李玲主持座谈会,马建国汇报了我市第一书记“1+1”制度实施情况,观看了曲阜市第一书记“1+1”制度工作专题片,部分第一书记作了情况介绍。
  调研组对我市实行的第一书记“1+1”制度做法给予充分肯定。调研组认为,我市的基层组织建设和社会管理整体水平高,村容村貌和村级班子建设好,探索实施的第一书记制度走在了全省前列,各单位及第一书记对第一书记“1+1”制度实施非常重视,第一书记把自己作为村里的一员,发挥部门优势和专业特长,铺下身子,做了大量让老百姓得到实惠的工作。第一书记工作适应了新形势下农村转型发展和统筹城乡发展的现实需要,是促进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重要途径,也是加强干部直接联系和服务群众的制度创新,希望曲阜市正确处理好强班子与促发展、启动内力与借助外力、教育群众与教育自己、乡镇党委和第一书记的关系,把第一书记制度长期坚持下去取得实效。
  去年以来,我市着眼于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干部联系服务群众和创新农村社会管理等问题,创新实行第一书记“1+1”制度,即向全市每个村居选派1名科级以上党员领导干部任第一书记,1名年轻干部或大学生村官任村支部书记(村主任)助理,按照“党政部门到难村、政法部门到乱村、经济部门到穷村、农科部门到专业村”的方式,全市共选派405名实职副科级以上党员领导干部、405名30岁以下村助理到村任职,以制度形式建立了干部直接联系和服务群众的常态化机制,成为了我市创新农村社会管理的有效载体,受到了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的欢迎和拥护。该制度实施以来,第一书记在抗旱保苗、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农村道路建设和村“两委”换届等重点难点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加强了基层组织,维护了农村稳定,培养锻炼了干部。2011年12月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组织部部长李源潮同志来曲阜市考察指导工作时,认为这一做法是联系基层的好制度,对这一制度给予了充分肯定。2012年1月9日,省委书记姜异康同志来曲阜走访慰问并调研指导创先争优活动时,指出我市探索建立的干部直接联系和服务群众制度,使广大干部直接和群众见面,帮助解决群众问题,这种做法和形式很好。人民日报、中国青年报、半月谈、人民网、新华网、大众日报、山东电视台、新华内参、光明日报内参、农民日报内参等媒体对这一做法先后给予宣传,《中组部组工信息》、《山东通讯》和《山东组织工作》等刊物先后予以刊发。

分享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