浓浓书香润古城—我市开展全民读书月活动纪实

编辑:孔颖 来源:宣传部新闻科 浏览: 日期:2010-05-07 21:48

  在古城曲阜,人们逐渐养成了一个好习惯,每天抽出时间,享受一下读书的乐趣;不少村民也习惯茶余饭后到农家书屋看书上网。我市4月份的“全民读书月”活动已经落下了帷幕,但是读书已经深深地融入到人们的生活中,再现了“齐鲁遗风今犹在,十万人家尽读书”的怡人氛围。
  读书引领发展
  每月5日是我市的“党员集中学习日”。每月一次的集中学习活动成为干部职工读书交流展示自我的大舞台。
  “全市领导干部每年至少要读6本书,还要撰写读书体会文章。”曲阜市委书记朱庆安向全市领导干部提出要求。并把每月5日定为“党员集中学习日”,通过组织培训与学习交流相结合的形式,及时学习党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和业务知识。
  为增强学习的实效性,我市每年向领导干部推荐重点书目,党组织领导班子成员以身作则,每月完成一篇1000字以上的学习心得和3000字以上的读书笔记,其他党员每年完成3万字以上的读书笔记。如今,走进各个单位,随处可见的摄影作品、书法作品、学习标语,将过道走廊打造成一条条文化长廊;在党员活动室、职工学习室里,一排排书籍,让人充满对知识的渴望……富有特色的读书活动,增强了各级领导班子的执行力和创新力,有力推动了全市上下的思想大解放,为实现曲阜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积蓄了强大能量。
  经典浸润人生
  在曲阜,无论是稚气未脱的孩童、英姿勃发的青年,还是白发苍苍的老者,随口都会吟诵几句论语经典名句。奥运圣火在曲阜传递期间,800余名小学生在大成殿前诵读了经典古诗文,向世人展示了东方圣城的独特文化魅力,成为奥运圣火传递活动中的一大亮点。
  我市把传统文化教育融入到教学之中,“润物细无声”的传统文化伴随着广大青少年健康茁壮成长。在全市中小学生中实施“经典诵读”工程,让广大青少年在经典诵读中培养民族精神,涵养人文情怀。通过10年的努力,吸引了全市130余所中小学校、近10万名中小学生加入到经典诵读行列。实验小学编写了《杏坛魂》做为校本教材,设置了“孔子名言一条街”、“经典园地”,让学生天天目染吟诵。该校的经典诵读参加了中央电视台《子午书简》、《艺术人生》等节目的现场录制,被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授予“中华文化经典诵读全国优秀学校”。王庄岳村小学把古诗文诵读与传统民间游戏相结合,让学生在游戏中感悟经典,真正做到了“小游戏,大天地”。读圣贤的书,从圣贤的思想中汲取营养,这一继承传统文化的方式,也被校园外的社会广泛认同。曲阜的许多单位、企业,把孔子的思想言论框裱挂墙,“仁义”、“诚信”等孔子思想已深深烙印在人们的日常行为中。
  书香点“醉”生活
  时庄镇薛家村村民孙建每天多了一项“新任务”,吃过晚饭,便早早地来到农家书屋找寻农业技术方面的书籍。由于他勤看书,爱学习,及时了解市场,去年种植的大棚黄瓜喜获丰收,一个大棚纯收益就达到一万余元。
  在曲阜,像孙建这样尝到甜头的村民还不少。为使广大农民群众都能读上书、读好书,这个市大力推进“农家书屋”工程建设。2009年全市投入2000余万元用于“农家书屋”建设。在第十九届书博会曲阜会场举办之际,积极争取中国光华科技基金会捐赠了2000万元的图书。充分整合社会资源,动员全市各单位、重点企业与各乡镇“农家书屋”建立帮扶关系。在第二届“全民读书月”活动启动仪式上,全市干部职工共捐赠实用书籍57000册,全部充实到农家书屋。形式多样的读书活动,使广大农民尝到了读书学习的乐趣,也使每个人的思想观念、生活方式悄然发生着变化,“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传统,转变为丰富多彩、节奏加快、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发展经济的思路越来越开阔,经济意识明显增强,越来越多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成为新农村建设的主力军。目前,我市已建设农家书屋300个,购置各类图书40万册,农家书屋真正成为农民群众学科技、用科技、增收致富的风水宝地。 

分享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