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农村党支部书记素质能力为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奠定

编辑:彭广 来源:市信息化管理中心 浏览: 日期:2010-05-06 21:42

  我市高度重视农村基层党建工作,不断强化农村党支部书记的五种意识,进一步提升农村党支部书记带领广大群众奔康致富的素质和能力,为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奠定坚实基础。
  一是强化宗旨意识,提高服务群众能力。做到凡事想着群众,时刻注意关心群众冷暖,真正把老百姓的事情当做自己的事情来办,切实为群众解决困难、化解矛盾,当好群众的贴心人。充分发挥村支部连接乡镇和群众间桥梁和纽带的作用,将党的大政方针、惠民政策、党委政府的决策部署及时传达到群众中去,让群众找准致富目标和奋斗方向;把群众的所需、所想、所求等问题及时向党委政府反映,便于党委政府了解真实情况、科学作出决策、服务人民群众,当好群众的代言人。坚持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把群众的呼声当作第一信号,把上级的惠民政策、安排部署落到实处,把涉及群众利益的工作做好、把维护群众利益的事情办好,当好群众利益的维护人。
  二是强化发展意识,提高带领群众致富能力。强化责任意识,紧抓发展机遇和干事创业机会,做到想干事、能干事、会干事,当好本村的致富带头人、带富领路人,富裕一方百姓,造福子孙后代。创新思路方法,立足本村实际,摸清阻碍发展的症结,发挥本村优势,挖掘内部潜力,谋划发展思路,努力学会根据市场需求,通过示范、引导的方式,贴近群众搞服务,带着群众干、做给群众看,找准领导农村经济工作的着力点。大力发展集体经济,坚持因地制宜,立足实际,广开门路,开发利用好既有资源,发展特色农业,盘活集体资产,不断壮大集体经济实力,千方百计帮助农民解决一家一户无法解决的问题,进一步巩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核心领导地位。
  三是强化大局意识,提高组织领导能力。严格遵守党的政治纪律,坚决贯彻中央和省市委的决策部署,对党委政府作出的决策、安排的工作、交办的任务,不折不扣地落实、想方设法地完成,确保政令畅通。增强团队意识,讲究工作方法,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做到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形成心齐、气顺、风正、劲足的生动局面,维护好班子团结。积极协调班子成员之间、村级组织之间的关系,充分调动村“两委”成员的积极性,调动方方面面的积极性,切实树立一种团结向上的良好风气,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工作上拧成一股劲,集中精力抓好各项任务的落实,在实践中不断提高组织领导能力和驾驭全局的能力。
  四是强化稳定意识,提高化解矛盾的能力。强化群众观念,增强亲民、爱民、富民意识,掌握做群众工作的本事,经常深入到群众中,对认真对待群众反映的问题,善于进行分析综合。认真学习和熟练掌握党在农村的各项最基本的方针政策和农村法律法规,按照法律规定和法定程序,坚持运用法律手段调解处理农村各类热点难点问题。讲究策略,注意方式,及时处置排查出的问题和矛盾,稳妥地帮助群众解决问题,积极预防和妥善处置群体性事件。切实加强群众的思想教育和法制宣传工作,强化群众的法制观念,积极引导群众增强大局意识和民主法制观念,用理性的方式、合法的渠道表达利益诉求,自觉维护安定团结的社会政治局面,切实把好维护稳定的第一道“关口”。
  五是强化自律意识,提高拒腐防变能力。时时处处以党的事业为重,以群众利益为重,自觉做到廉洁自律、克己奉公,当好廉洁自律的表率。坚持公正、公平、公开的原则处理工作,做到在政策面前人人平等,一个标准,一碗水端平;在用人上做到任人唯贤,在利益分配上做到一视同仁;在处理民事纠纷上,坚持护理不护人,切实把好“感情关”。自觉接受集体领导和党组织的监督,大力推行“四民主、两公开”制度,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公开村务、财务;对村里的收支帐目、重大事项以及群众关心的热点焦点问题,采取多种形式、及时适时进行公开,自觉接受群众的监督,赢得人民群众的拥护。

分享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