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阜市以丰厚的文化资源为依托,围绕“古、儒、文、雅”主题,拓展领域,丰富内容,创新模式,在办学理念中融入“博学、求真、仁爱、和谐”,构建以儒家“仁义”为核心理念的学校文化体系,着力打造凸显曲阜文化特色的教育品牌。
环境文化突出潜移默化。注重把校园环境文化与传统文化相结合,深入挖掘传统文化资源和地域文化资源,以扬弃的眼光和方法,积极吸纳古今文化的精华,赋予学校灵性的文化定位,精心谋划、合理布局,进一步丰富表现形式,着力突出“时时耳濡目染,处处潜移默化”的主旨,精心打造独特的环境文化风格,着力完善校园文化的物质载体。全市各学校以“小墙壁、大论语”、“小树林、大阅读”、“小路径、大文化”等形式,大力开展校园环境文化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济宁学院第二附属小学先后建设了论语竹简长廊、孔子广场、学而书屋、六艺长廊等,校园的每处角落都散发出浓郁的儒家文化气息;防山乡梁公林小学积极创新举措,构建了论语墙、六艺墙、“五德”主题墙、“读经典 学国学”主题墙、“孝悌”教育主题墙和传统文化长廊的“五墙一廊”校园文化格局。
制度文化讲求正本清源。把制度文化作为校园文化的重要内容和表现形式,找准制度文化建设与人文管理的结合点,着力把学校管理提升到文化管理的层次,建立健全科学的管理制度,不断完善广大师生的行为准则,切实做到依法治教、依法治校。根据时代特点,提出了“诵读先贤经典,塑造当代君子”的教育目标,根据学生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科学制定了《中小学传统文化教育实施纲要》,为全市广大中小学生确立了整体文化的概念。同时,注重从关注学生的身心发展出发,综合规划各学段经典诵读、地域文化、活动体验等内容,精心设计“导语·哲人语丝·诗词美文·圣城撷英·快乐体验·盘点升级”等单元,组织专门人员经过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编辑整理,形成了十册中小学生传统文化教材《走进圣城 感悟经典》,进一步拓展了曲阜人文教育的平台。
精神文化坚持与时俱进。将精神文化定位为校园文化的核心,在注重对传统继承和发展的同时,集中体现时代精神,表现师生共同的价值取向、行为方式和工作目标。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中小学德育工作,以突出校风、教风和学风建设为重点,把德育融入课堂教学、课外活动,融入学生管理和学生生活的全过程中,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拉开传统文化大教育框架。认真总结提炼本地优良传统,在全市各学校大力开展了校微、校歌、校报校刊、校树、校花创建活动和校风、教风、学风建设,部分学校还建立了校史陈列室、荣誉室,举办校史展览、开展校庆活动等,使广大师生时时处处接受到校园精神的熏陶和激励,增强了师生对校园精神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增强了共同创造团结和谐、开拓进取、求实创新精神家园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行为文化致力浸润心灵。突出体现实践性和综合性,注重充分发挥学生个性特长,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校园活动,着力培养和锻炼学生多方面的素质。探索形成了“经典诵读与学科教学相结合、经典诵读与家庭教育相结合、经典诵读与实践相结合”的富有地方特色的“三结合”经典诵读活动模式,营造了“课堂内外学经典,家校互动诵经典”的良好氛围,每年文化节期间,万名学生“拜先师、齐诵读、迎宾朋”活动,已成为曲阜一道亮丽的文化风景线。在传承孔子“六艺”学说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并发展了杏坛“新六艺”,有效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养。不断拓宽才艺教育展示平台,每年举行的庆“六一”师生书画比赛和“九九老少联艺”活动,每两年举行的“金秋”文艺汇演,不定期举办的师生声乐器乐比赛、才艺比赛和校园艺术节,为学生搭建了宽阔的艺术展示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