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家文物局公布了全国第一批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名单和立项名单,曲阜鲁国故城考古遗址公园成功入选全国第一批23个考古遗址公园立项名单。
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是近年来我国在文化遗产保护领域提出的新概念,是指以重要考古遗址及其背景环境为主体,具有科研、教育、游憩等功能,在考古遗址保护和展示方面具有全国性示范意义的特定公共空间。国家文物局于2009年印发了《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管理办法(试行)》,着手在全国范围内选择一批具有重大考古、历史、科研、教育等价值的大型考古遗址,划定保护范围,制定保护规划,并于今年6月开始面向全国开展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评定,根据各地申请,通过初审、现场考察评分和专家会议评议,依据专家投票结果,最终确定了第一批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和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立项名单。
曲阜鲁国故城遗址是国务院公布的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十一五”国家重点大遗址保护规划纲要》确定的全国大遗址保护的重点启动与推进项目之一,是研究鲁文化和城市规划布局最为典型的代表,具有重大的历史、文化、科学和艺术价值。多年来,曲阜始终高度重视该遗址的保护工作,本着对历史负责、对后人负责的精神,不断加强对鲁国故城遗址的总体保护力度,着力提升大遗址保护工作的管理水平,取得了积极成效。为进一步加强鲁国故城遗址的保护利用,强化其作为国家级重大文化遗产应发挥的遗址保护与展示、公众教育、学术研究和交流等功能,曲阜市于2008年委托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开展了鲁国故城保护规划的编制工作,并于2009年按照《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管理办法(试行)》和《鲁故城保护总体规划》要求,启动了鲁国故城考古遗址公园的立项申请工作,经逐级立项申报,最终获得国家文物局立项审批。
鲁国故城保护项目建设期限为2010年至2030年,范围包括曲阜鲁国故城及其相关环境,北至泗水,西沿礼宾路至西宾路,南至小沂河,东至京福高速公路,总计4218公顷;目标是建成全国范围内具有示范意义的古代城址考古遗址公园,使其成为一处融合教育、科研、游览、休闲等多项功能的城市公共文化空间,使曲阜鲁国故城的全部历史信息和文化价值得到真实、完整的保护和延续。建成后鲁国故城考古遗址公园将不仅有效提升曲阜城市文化品位,深化城市特色,还将在拉动内需、提高游客滞留率、解决就业、带动相关产业发展、改善人居环境、丰富城市功能等诸多方面作出积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