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出重点把握关键明确任务冲刺攻坚系列报道之三:把握关键 全力突破(一)
面对今年发展任务目标要求,一方面需要整合各种资源要素和力量、从各个领域全面推进,一方面需要抓住重点工作和关键环节,集中打好五大攻坚战,努力实现五个新突破,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一是打好经济结构调整攻坚战,努力在产业优化升级上实现新突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是全市实现发展动力转化,提高发展整体水平的根本途径。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突出重点、抓住关键,痛下决心、狠下功夫,坚决打好转方式、调结构这场硬仗。
一产抓示范、建基地,培植亮点。按照稳粮保供给、增收惠民生、改革促统筹、强基增后劲的基本思路,着力推进现代农业发展。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前提下,积极争取农业项目,不断增加投入,大力发展设施农业、品牌农业。推广董庄屈家村、南辛西曼村经验,加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力度,落实产业发展规划,扶持农业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快速发展,做粗拉长农业产业链条,全面提升农产品附加值。鼓励引导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和种养大户实行标准化生产,大力发展无公害、绿色、有机食品,培育高端产品品牌。搞好农村金融服务、科技服务、流通服务和社区生活服务,为农村发展和农民消费创造环境和条件。积极拓展农民外出就业空间,切实加强技能培训,提高农民就业创业能力,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
二产抓调整、扩规模,做强企业。坚定不移实施新型工业强市战略,以项目建设、招商引资、政府调节投资为重点,优化存量、拉长短板、培育集群。一方面,以实施企业成长215计划为抓手,千方百计加大对列入成长计划企业的扶持力度,积极帮助解决资金、信贷、用地等方面的困难和问题,促其快速膨胀、做大做强。对列入成长计划的企业,政府与企业签订《科学发展快速成长双向承诺书》,将企业的发展目标、技改重点、新上项目,政府部门的扶持政策、服务措施,以及包保的市级领导,全部列入承诺书内容,用“倒逼”机制、“责任状”的形式进一步明确到位,促使各方集中时间、集中人财物力、集中一切力量,抓招商上项目、搞技改扩规模、快膨胀促发展。一方面,坚持走高端化、高新化、高质化的路子,大力引进和培育新兴产业发展。根据现有企业资源禀赋特点、产业发展现状,围绕新能源、新材料、新医药、电子信息、机械制造等领域,大力对上争取项目、对外选商引资,集中打造一批优势产业链,尤其紧紧抓住产业链上的核心项目,选准目标,集中培植,全力突破,下决心促其膨胀和发展壮大。同时结合十二五规划的制定,聘请国内知名经济研究所尽快启动全市《工业调整振兴专项规划》、《新兴产业发展战略规划》的编制工作,逐步培育形成和发展壮大优势产业集群。
三产抓链条延伸、树品牌,彰显特色。以文化旅游业为龙头,找准突破口和撬动点,加快推进现代服务业发展。大力开发有潜力的高端市场,加快推进明故城保护复兴、尼山、石门山景区和“迷你新西兰”观光农牧业文化旅游项目建设,努力构建以三孔景区为龙头,连接明故城、尼山、九仙山、石门山以及外围景区的文化生态旅游经济圈。着眼于融合发展,逐步恢复部分古建筑群、历史街区,加快香格里拉、开天酒店和知名连锁酒店的引进建设,实施大沂河生态环保工程,高标准搞好文化休闲场所建设,开发民间文化艺术、民俗风情展演和农业观光旅游项目。充分发挥游客服务中心平台作用,做大做强孔子旅游集团、三孔旅游服务公司等旅游企业群体,整合区域旅游资源,统筹拉长旅游产业链条,加快培育发展辐射全省乃至全国的区域性文化旅游市场。依托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这一载体,培育和发展文化创意、节庆会展、艺术品融资、旅游产品交易四大文化产业基地,发展建设石雕园、木雕园、仿古工艺品等园中园,积极扶持孔子演艺、美术工艺、文物复仿以及影视、动漫、网络等新兴产业发展。加快推进银座物流、中联物流、台湾统一物流项目建设,推动物流产业快速发展。
二是打好城乡一体化发展攻坚战,努力在完善城市功能和加快推进城镇化建设上实现新突破。近一时期,省市相继召开城镇化工作会议,就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工作作出安排部署。省委、省政府出台了《关于大力推进新型城镇化的意见》;济宁市作出了分“两步走”的目标和坚持“四个不动摇”,全力实施“城镇化追赶战略”的部署,提出了“立足于后发快进,走出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城镇化路子,力争用三年时间,追赶上全省城镇化平均水平”的具体要求。认真领会、全面把握省市精神要求,围绕“到2012年,全市城镇化水平达到50%以上,城区带动能力明显增强,城乡一体化轮廓初步形成,城镇体系功能更加完善;到2020年,全市城镇化水平达到60%以上,形成城乡统筹一体发展、城市化和工业化高度融合、文化和生态特色鲜明的城镇发展新格局”的总体目标,按照“规划引领、主动创造、重点突破、共享成果”的原则,坚持把城镇扩容提质和城乡统筹发展结合起来,使城镇规划和产业规划有机融合,实现经济发展形态与城镇空间形态的同步提升。
全力搞好城市建设,完善提升城市功能。按照“古朴、典雅、大气、现代、生态、人本”城建原则和“保护复兴古城、优化提升老城、加快崛起新城”工作方略,坚持生态带动、完善设施、高端开发,建设管理同步推进,着力打造生态宜居东方圣城。坚持高起点规划,在省政府批复《曲阜市城市总体规划》指导下,加快编制大沂河以北、城区东南、西北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实现全市控规全覆盖。组织编制城市水系、城市绿地系统和综合交通等专项规划及重点片区修建性详规,逐步完善全市的规划编制体系。坚持生态化建设,科学规划、规范施工,抓好市区交通干道、小街小巷的整治改造和水、电、气、热等管网建设。以建设生态宜居城市为目标,以引沂河、泗河水进城为重点,以泮池改造、小沂河清淤、大沂河综合整治为节点,实现引水进城、引水入企,打造成真正意义上的城市循环生态水系。抓好垃圾处理厂和市第二污水处理厂建设,启动建设新区污水处理厂,不断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坚持高品位开发,加快推进体育场南、游客中心南、球霸片区、粮食局片区、北兴片区等重点片区以及城中村改造工程,整合利用旧城土地资源,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新建高品质楼盘、高层建筑,提高城市建设档次,努力建设生态宜居、现代化城区。坚持高效能管理,科学论证,稳步启动城市社区建设工作;完善管理体制,加大综合整治力度,推动城市管理向制度化、规范化、网络化、常态化迈进;以全国文明城市创建为抓手,深入开展公民道德规范普及行动和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加大对市民的教育力度,提升市民文明素质。
加快推进城镇化建设,不断提升城镇化水平。以省市城镇化工作会议精神为指导,结合实际,因地制宜,创新理念,积极工作。完善城乡一体化规划,以市域和乡域为规划主体,在总体规划的基础上,分区制定新型农村社区规划和各类详细规划,建立城乡一体规划的管理体制。集中资源加快农村社区建设,按照“集约集聚、延伸覆盖”原则,整合部门资源,将工作精力和有限财力逐步向社区倾斜,统筹安排“水电路气医学”等各项基础设施,力争28个新型农村社区示范点纳入济宁市示范攻坚名单,年底全面完成新型农村社区和住房建设任务,为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奠定基础。大力发展特色经济和镇域经济,发挥各乡镇街道自身优势,积极整合各类资源,建设工矿型、商贸型、农产品加工型、交通枢纽型、旅游观光型等各具特色的经济强乡镇。利用要素成本优势,通过招商引资,加快小城镇和商业街综合开发,积极发展特色产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为农民转移就业、集聚城镇、拓宽增收渠道创造条件。